词条 | 美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美刺meici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关于文艺社会功用的概念。汉代儒者解释《诗经》大抵以美刺为标准。“美”即歌功颂德,“刺”即“怨刺上政”。《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此谓《关雎》乃赞美后妃盛德之作,乃“美”诗也。又云:“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此谓“风”乃上刺上政的手段,乃“刺”诗也。 美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指诗歌颂扬美和讽刺恶的社会功能。是诗歌创作原则之一。美刺的思想在《诗经》和《毛诗序》中有充分的体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要求文学作品发挥干预生活、匡时救弊的社会政治功用,是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和立论的基础。 美刺中国古代的文学伦理思想。美,指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称颂;刺,指对丑恶事物的讽刺。文学艺术家通过赞美和讽刺的主观评价方式,起到惩恶劝善的道德教化作用,达到某种社会政治目的。《诗经》已涉及美刺问题。后在《毛诗序》中发展为重要的诗论观点——美刺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美刺说表达了古代对诗歌创作目的和社会作用的认识,对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唐代白居易提倡讽谕诗,他对美刺问题有精辟的论述。《策林·议文章碑碣词赋》:“且古之为文者,上以纽王教、系国风,下以存炯戒,通讽谕。故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寄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矣。”认为文学作品能否起到泄导人情、补察时政的功用,取决于文学家褒贬美刺的主观态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