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美德即知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美德即知识Meide ji zhishi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重要哲学观点,有时人们将其表述为“知识即道德”。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转变,他放弃了对自然界的研究,而专以人本身为研究对象。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教导人怎样过道德的生活。他认为,没有人故意追求邪恶的东西或被他认为是邪恶的东西,人的一切恶行都源于无知。即便对人们公认为美德的勇敢、节制等,如果没有理性原则的指导,也可能有害。例如勇敢而不谨慎,岂不只是一种莽撞。有的人把财产看成幸福,不择手段地积累财富,损人作恶,其根源亦在于对幸福没有正确的理解;如果他对幸福有正确的理解,就不会去做恶了。总之,一切美德的基础就在于对事物的正确理解,美德就是知识。由于美德就是知识,所以教育在美德的形成中便有极重要的作用。苏格拉底强调知识、教育对道德的作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他所谓的知识,主要是指对道德的永恒不变的概念的认识,这种以抽象概念为道德本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后来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所继承和发展。

美德即知识

古希腊伦理学家苏格拉底关于知识与道德关系的命题,也是他伦理学的中心命题。语出柏拉图伦理著作《美诺篇》。该命题本身的含义是:美德是善的一种,知识是一切的善,故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是对前人和同时代关于知识和道德关系思想成果的一种继承发展和理论概括。在英雄时代,智谋(慧)即美德,而且是英雄身上最主要的美德;到道德哲学中,普罗塔戈拉和赫拉克利特分别把关于具体道德的知识和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作为道德的前提和条件。苏格拉底就是在这些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美德即知识”这一道德哲学的基本命题的。该命题中的知识,不是英雄美德中的智谋或智慧,也不是关于具体道德的知识或关于自然的知识,而是关于一般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人性本善,有了善知必有善行;人有善知,这种精神状态本身就是美德。因此,“知识即美德”与“美德即知识”是完全等价的。而一切恶行都是无知的结果, “无人有意作恶”。道德是知(识)、意(志)、行(为)的统一。知识须是关于一般道德的真知,意志即是有真知者的善良意志。有了真知和善良意志,必然有善行。真知和善良意志是天赋的,源于人生来时就进入心灵的“灵异”。“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标志着古希腊道德思考已超脱了狭隘经验而进入理论领域,开始了真正伦理学的历史。该命题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把理性与德性、知识与道德、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统一起来,强调理性、知识对道德的重要作用。这些思想是合理的、积极的。但把知识的作用夸大到与道德等同,这又是片面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