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洲国家组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美洲国家组织meizhou guojia zuzhi是由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890年,美国同拉丁美洲17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一次美洲国际会议上,决定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10年第四次会议上,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改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商务局改名为泛美联盟。1948年在波哥大举行的第九次会议上,通过了《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改称美洲国家组织。其宗旨是:加强美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保障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成员国遭到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谋求解决成员国间的政治、法律、经济问题,为促进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行合作;加速拉美国家一体化进程,它的主要机构是:(1)大会。是美洲国家组织的最高机构。(2)外长协商会议。(3)常设理事会。(4)秘书处等。截止至1987年6月,共有成员31国。 美洲国家组织美洲独立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1890年成立。原称“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泛美联盟”,1948年改现称。根据其宪章,宗旨为加强美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安排对付侵略的共同行动;对成员国发生的政治、经济和法律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该组织长期受美国控制。70年代后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1975年特别大会对“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作重要修改,增写“反对经济侵略”等条款并纳入宪章。此后在英阿战争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拉美国家表现出团结互助和反霸精神。1984年有成员国30个,加拿大等19个国家和地区派有观察员。组织机构:大会、外长协商会议、常设理事会、秘书处。总部设在华盛顿。 美洲国家组织美洲国家的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1890年4月14日,美国同拉美17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第一次美洲国际会议,成立了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改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1948年又改称美洲国家组织。现有成员国31个。该组织把4月14日定为“泛美日”。最高权力机关为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例会,由外长级代表出席。常设理事会为执行机构,由大使级代表组成。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本大陆的和平与安全; 保障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 成员国遭到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 谋求解决成员国间的政治、法律、经济问题,为促进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行合作,加速拉美国家一体化进程。该组织曾长期受美国控制。60年代后期起,拉美国家为维护本国主权,强烈要求改变美洲国家组织中的不平等状况,改变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控制和被控制关系,改变泛美体系。1973年第三届大会通过了《美洲国家关系原则宣言》。1975年第五届大会决定修改《美洲国家组织宪章》和《泛美互助条约》。1975年7月在美洲国家组织外长特别会议上,拉美国家以21票对1票 (美国) 通过决议,对《泛美互助条约》作了重大原则性修改。1976年6月,该组织第六届大会重申了维护拉美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立场,强烈谴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抨击苏联支持古巴,武装干涉安哥拉。1977年6月,第七届大会通过了关于西半球人权问题提案。在第五、六、七届大会上,拉美国家都一致支持巴拿马收复运河主权的要求。1978年第八届大会通过了有关跨国公司行为准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决议。1979年的第九届大会通过了《拉巴斯宣言》,重申不干涉原则,防止“大国间的紧张中心扩及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并强烈抨击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1980年11月召开的第十届大会上,阿根廷等国家强烈批评美国卡特政府的人权政策。1981年12月第十一届大会讨论了中美洲局势,通过了关于萨尔瓦多的决议。1982年12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大会通过了近60个决议,主要有阿根廷和英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端的决议、支持玻利维亚取得太平洋出海口的决议,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决议等。大会讨论了中美洲局势,但未能形成决议。1982年在英阿马岛争端中,美国支持英国和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导致美洲国家组织危机尖锐化,拉美国家决心捍卫本国的主权,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1984年第十四届大会通过《巴西利亚宣言》,强调代议制民主对本半球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肯定了本地区国家民主化进程所取得的进展。1985年12月第十五届大会通过了支持孔塔多拉集团恢复对中美洲和平的斡旋、要求阿根廷和英国尽快恢复谈判和平解决马岛争端、要求智利和玻利维亚恢复接触合理解决出海口等决议。 美洲国家组织1890年4月14日,美国同拉丁美洲17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美洲国家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 “泛美联盟”。1948年4月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的第9届泛美会议上,通过了 《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泛美联盟” 改组为美洲国家组织。宗旨为加强本大陆的和平与安全; 确保成员国之间和平解决争端; 成员国遭到侵略时,组织声援行动; 谋求解决成员国间的政治、法律、经济问题,为促进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行合作,加速美洲国家一体化进程。最高权力机构为大会,各成员国参加,每年举行一次,经2/3成员国同意,可召开特别大会。还设有外长协商会议、常设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主要刊物为 《美洲》。截至1991年3月,共有成员国35个。1962年该组织不允许古巴参加其活动,但仍视其为成员国。19个国家向该组织派有常驻观察员,该组织还视情况邀请一些国家作为特别观察员出席其全体会议。 美洲国家组织美洲国家间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前身是“美洲共和国联盟”。1948年3月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有美国及20个拉美国家参加的第九届泛美会议上,通过了 《反共宣言》,要求拉美各国采取行动“管制在外国诱发下的极权类型的颠覆活动”。同时,通过了 《美洲国家组织宪章》(即《波哥大宪章》),改用现名。宪章规定该组织的宗旨是: 巩固美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 安排对付侵略的共同行动; 就成员国间出现的经济、政治、法律问题寻求和平解决办法; 促进成员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速拉美国家一体化的进程。其总部设在华盛顿。宪章规定美洲国家会议为该组织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国有美国、哥伦比亚、阿根廷、巴西等30个国家。美洲国家组织成立后,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威胁” 的旗号下,于1954年策动了对危地马拉的武装干涉,扼杀了该国的民主革命,总统阿本斯被迫流亡国外。 美洲国家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由美国和拉美国家组成。1890年4月14日,17个美洲国家于华盛顿举行第1次美洲会议上建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由美国国务卿直接领导,19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议上改名为美洲共和国联盟,仍由美国人领导。1923~1933年间几次泛美会议上许多拉美国家都不满美国独揽大权,并努力加强自身的联系。1947年美国同拉美国家签约组成军事集团。1948年4月30日美洲共和国联盟改组建立为美洲国家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4月14日为“泛美日”。2005年有成员35个,常驻观察员60个。其他洲43个国家和组织派有常驻观察员。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