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耶律大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耶律大石约1085—1143西辽创立者。契丹族。字重德,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通辽汉字,善骑射,天庆五年(1115)进士。任职翰林,辽呼翰林为林牙,故又称大石林牙。又讹作大石林麻,或讷失太傅(Nushi—Taifu)。历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等职。保大二年(1122)金军逼迫,天祚帝逃亡,拥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保大四年(1124 ),辽室垂危,率众西北走,称王。先至漠北可敦城,又西北至黠戛斯地,复西南至唐北庭都护府境内之叶密立地,建新城,聚兵西进,于寻思干(今撒马尔罕)大胜西域诸国联军。再西进,至起儿漫(在撒马罕与布哈拉之间),称天祐皇帝,号菊儿罕,改元延庆,史称西辽。三年(1143 )东返,建都于*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复举兵东击金,未至而返。康国十年(1143)卒,在位20年,庙号德宗。 耶律大石1087—1143西辽建立者。字重德。辽太祖八世孙。善骑射,通契丹文、汉文。天庆五年(1115年)进士。官翰林承旨,契丹语以翰林为林牙,故其亦称大石林牙。历泰州(今吉林白城东南)、祥州(今吉林农安北)刺史、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年),与诸大臣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统领北辽军队,同金兵作战,被俘。次年,逃归天祚帝。四年,见辽将亡,遂杀左右北院枢密使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铁骑二百自黄河河套北走,过黑水(内蒙古百灵庙北艾不改河),至可敦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达桑东),集漠北七州十八部精兵万余,军势日盛,锐气倍增。七年,自鄂尔浑河畔率部西征回鹘,击败花剌子模(今苏联乌兹别克花剌子木州)、忽儿珊(今伊朗霍腊散省),驻军寻思干(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1131年称帝,号“葛尔罕”,即天祐皇帝,改元延庆,史称西辽,亦称“黑契丹”、“哈剌契丹”。康国元年(1134年),改八喇沙衮城为虎思斡耳朵(今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东南),并定都于此。在位十三年病死。谥号德宗。西辽是辽朝的继续,领土辽阔,是我国历史的组成部分。 耶律大石1094—1143辽宗室。字重德,辽太祖阿保机之八世孙。博学多才,通辽、汉文字。天庆年间进士,授翰林承旨,号称大石林牙。累迁泰州、祥州刺史及辽兴军节度使。保大二年(1122)拥北辽耶律淳登基,统兵抗金,战败被俘。次年率军从金营逃脱,往见天祚帝。见抗金兴辽无望,便于保大四年 (1124) 杀辽北院枢密使萧乙薛而率军进入大漠,于可敦城 (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达桑) 召兵买马,西行避金,以图东山再起。大石军穿越回鹘领地,重建辽朝。大石于金天会九年(1131) 正式称天祐皇帝,号古儿汗,年号延庆,史称西辽。康国元年 (1134) 定都八刺沙兖 (今苏联托克马克城),称虎思斡鲁朵,继而率军转战中亚一带,四周部族多有归附,然终未再入中原。大石在位13年而卒,庙号德宗。 耶律大石公元1085—1143年西辽政权的创建者,又译作耶律大寔,字重德,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第八代孙子。精通汉文和契丹文,又善于骑射,有将帅之才。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考中进士,任职于翰林院,契丹人称翰林为“林牙”,因而又被人称为“大石林牙”。又因翰林官相当于“大夫”级散官,他又才如锦绣,西方史籍又称他为“纳失大夫”(Nushi—Taifu)。在辽朝历任剌史、节度使之职。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辽朝的中京(今内蒙宁城县),天祚帝逃入夹山,音信阻隔,耶律大石乃拥立耶律淳为帝,坚守辽的南京(今北京市)。耶律淳死,其妻萧德妃摄政。金兵南下,耶律大石和萧德妃退出南京,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杀萧德妃,责问耶律大石拥立耶律淳的心意。耶律大石心中不安,逃离天祚帝,西进至镇州(回鹘汗国的可敦城)。不久天祚帝为金兵所俘,辽朝灭亡,耶律大石即于公元1124年大会七州十八部,自立为王。公元1130年,金国派大将耶律余睹、石家奴率兵讨伐耶律大石,耶律大石估计敌强己弱,复国无望,于是准备西奔大食(喀喇汗王朝)。先借道西州回鹘国,北至叶密力(今额敏县)筑城居住,自立为皇帝,号称天祐皇帝,又按突厥习俗,号称“菊尔汗”(大汗),年号为“延庆”,初建西辽。两年后又应喀喇汗王朝统治者的邀请,进入巴拉沙浑城,征服葛逻禄、康里等部,建都于巴拉沙浑城、将其改名为“虎思斡耳朵”(大都),改年号为“康国”。康国元年(公元1134年),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率兵7万,东征金国,无所收获。康国三年(公元1136年),亲率大军西征,与塞尔柱王朝军队大战于卡特万平原(撒玛尔罕城北),以精兵7500名,大败塞尔柱苏丹(王)桑贾尔的10万大军,从而取得河中地区(阿姆河流域)。康国十年(公元1143年)病死,庙号为“德宗”。 耶律大石1085—1143契丹皇族,西辽创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代孙。中进士后,任职翰林。辽呼翰林为林牙,故又称大石林牙。辽保大四年(1124),辽室垂危,率众西迁。先至漠北可敦城,又西北至辖戛斯地,复西南至唐北庭都护府境内的叶密立地,建新城。聚兵西进,于撒马尔罕大胜西域诸国联军。再西进,至起儿漫(撒马尔罕与布哈拉之间),称天祐皇帝,号菊儿罕,改元。延庆九年(1133)东返,建都于虎思斡耳朵(即巴拉沙衮)。复举兵东攻金朝,未至而返。康国九年(1143)卒,庙号德宗。 耶律大石1087—1143即西辽德宗。西辽的创始者。契丹族。又称大石林牙。辽太祖八世孙。辽 保 大三年(1123),女真人攻下辽南京(即燕京),辽将亡。翌年率余众西迁, 先自称王。经黑水(今内蒙艾不盖河),暂驻北庭(当为北匈奴单于庭),后逾天山。至南宋建炎四年(1130)抵达吐鲁番,假道高昌回鹘,受到欢迎。后又继续西征, 于绍兴元年(1131)攻下回鹘喀喇汗王朝的首府八拉沙衮,占领撒马尔干,降服花剌子模。翌年于起儿漫(在撒马尔干西)即位, 号葛儿汗或菊儿汗(意为大汗), 被百官上汉名尊号日天祐皇帝, 改元延庆。逾二年班师东返,定都八拉沙衮,取名“虎思斡尔朵”(契丹语,意为大宫帐,在今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并改延庆三年为康国元年。康国十年 (1143)卒,在位共二十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