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聂夷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聂夷中837—?Nie Yizhong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说河南人。出身贫寒,曾“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唐才子传》)。成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最后才补得华阴尉。生活经历使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贵族的豪华有较深的了解。他的创作质朴而深刻,在晚唐靡丽的诗风中独树一帜。讽刺贵族公子和同情劳动人民是他诗歌的两大主题。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和《田家》、《咏田家》等。《公子行二首》中讽刺贵族子弟的无知、霸道和骄奢淫逸,尖锐深刻;《咏田家》谴责赋役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情真意切。《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他喜欢采用五言古诗和乐府的形式,以质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揭露社会黑暗,简洁明快,冷峭有力。有诗2卷,今佚。《全唐诗》收其遗诗30余首。 聂夷中837—?Nieyizhong字坦之,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出身贫寒,曾“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唐才子传》)。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后,在长安仍过着“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鸡起”的奔走衣食的生活,最后才做了华阴县尉。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农民的疾苦和贵族的奢华都有较深切的了解,因此也就构成了他的诗的两大主题,即同情农民的痛苦和讽刺贵族公子。《全唐诗》存其诗37首。聂夷中的诗继承了汉魏五言古诗和乐府歌词的优良传统,形象丰满,语言朴素生动,音调比较和谐自然。他留下来的诗虽只有三十余首,但大都是内容充实,技巧比较成熟之作。其中用乐府古题和自创新题的竟占了十几首之多,由此可见他确是一个有意识地写乐府诗的作家。 聂夷中837—约884唐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仕途不得意。其诗多为五言,常描绘豪族的淫奢与农家的疾苦,内容深刻,风格平易,语言朴素自然,为晚唐诗中优秀之作。 聂夷中837~?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曾任华阴县尉。原有集2卷,已佚。《全唐诗》录存其诗37首。其诗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大胆揭露了权贵的罪恶。《伤田家》、《田家》、《公子行》(二首)、《公子家》等为其代表作。“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逻筵,只照逃亡屋。”《伤田家》和李绅的《悯农诗》并传千古。它们或写农民的凄惨境遇,或写统治者的淫佚生活,揭示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性,表现了对人民的满腔同情。所作通俗质实,明白如话,立意深刻,具有讽刺性。 聂夷中837~约884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咸通(873年)进士,曾任华阴县尉。一生仕途不得意。比较接近下层人民,所以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而对于豪贵们的荒淫奢侈有着深刻的不满,他的诗继承了汉魏五言古诗和乐府歌词的优良传统,风格质朴,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如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伤田家》所以会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是由于作者能够用典型的形象深刻地表达出农民被残酷剥削后的惨痛心情。还有《公子行》 等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晚唐诗歌中的佳作。现存诗30余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