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肚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肚兜肚兜是关中和陕北传统的贴身服饰,形状像背心的前襟,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它的实用价值是避免肚子着凉。成年有肚兜贴身不外露,小孩在热天露在外面显得天真烂漫。肚兜里外两层,两边有开口处,可以贴身放钱物。 肚兜dùdōu贴身遮护胸腹的布片,菱形,有的有袋,用以贮物。也指妇女或小儿用的抹胸。小儿用者,至今仍常见,惟一般无袋。湖湘间名“兜肚”,睡眠时以免风吹肚脐。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像金铸者,曾经盗去镕使,惟像首屡销不化。盗藏之肚兜,日夜随身。”《恨海》第二回:“车夫一面说着,放下了马鞭子,把银子放在肚兜里。”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雅游》:“至于抹胸,俗称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 肚兜 肚兜即抹胸,又作袜胸。据 《格致镜原》记载,宋代临安府浙漕司所进成恭后御衣之物中就有粉红袜胸。用时,一般系于贴身,较短小。也有系于外的。清代秦淮河妓女就常用肚兜,夏天用纱,冬则用绉为之,并以锦缘饰或上面绣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