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脑神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脑神经naoshenjing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各脑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按所含主要纤维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可把脑神经分为三类:一类是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第3类是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许多运动性神经内,含有传入纤维。脑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干内运动神经核发出的轴突构成;感觉纤维是由脑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构成,其中枢突与脑干内的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1894年以来,先后在除圆口类及鸟类以外的脊椎动物中发现第“0”对脑神经(端神经)。在人类由1—7条神经纤维束组成神经丛,自此发出神经纤维,经筛板的网孔进入鼻腔,主要分布于嗅区上皮的血管和腺体。 图496 脑神经示意图 脑神经从脑发出的神经称为脑神经。它们中间,有的是传入的感觉神经;有的是传出的运动神经;有的是既有传入又有传出的混合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见图1.12-5):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听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它们从颅骨的一些孔道穿出,大多分布在头面部,但迷走神经分布很广,主要到达胸腔和腹腔的器官。脑神经的作用是:嗅神经、视神经和听神经分别为嗅觉、视觉和头部的位置、运动感觉及听觉的传入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都是支配眼外肌运动的,使眼球可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动眼神经还支配瞳孔周围的缩瞳肌,可调节瞳孔的大小。三叉神经传入头面部的一般感觉(触、压、冷、温和痛),并有传出纤维支配咀嚼肌的活动。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的活动和舌前2/3的味觉,及引起唾液分泌。舌咽神经支配咽部的感觉和运动、舌后1/3的味觉和唾液分泌。迷走神经可使心跳减慢、胃肠的分泌和运动加强,并支配声带肌的活动。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分别支配转头耸肩的肌肉和舌的运动。 脑神经naoshenjing从脑发出的周围神经,共12对。按其自脑发出的头尾侧排列顺序,番号用罗马字码表示: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中,除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外,都与头面部皮肤、肌肉和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运动有关。 脑神经又称“颅神经”。自脑发出穿过颅腔,分布到头、颈和内脏器官的神经。共有12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脑神经cranial nerve又称颅神经。从脑部发出的左右成对的神经总称。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类、鱼类、两栖类)有10对;羊膜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有12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耳)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1878年弗里奇(Frisch)发现所有脊椎动物(除圆口类和鸟类外)的嗅器内有一对小神经,由嗅上皮顺着嗅神经向内,其纤维达间脑,因其他脑神经已有固定的编号,故称该神经为第零对脑神经,又称端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部、颈部,但迷走神经向后延伸到胸腔、腹腔的内脏器官(见“副交感神经”)。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