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逢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逢禄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奠基人。字申受,号申甫。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八年(1813)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少从外祖庄存与学,精《公羊春秋》,以何休《公羊解诂》为基础,创通条例,贯串群经,发挥微言大义,对近代改良主义颇有影响。著有《公羊何氏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笺》、《左氏春秋考证》、《论语述何》、《刘礼部集》等。 清经学家,公羊学理论中坚。字申受,一字申甫,号思误居士,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并以经学闻名于世,是公羊学派创始人。他自幼尽得其传,崇尚经学,恪守今文家法,反对琐屑考证,不专章句,主张研究经中之微言大义,以“经世致用”,并以此处理政事。所著《春秋公羊何氏注释例》,发挥“张三世”的改制思想,使公羊学派理论系统化,对清嘉道年间的经世致用思潮及近代改良主义颇有影响,为常州学派奠基人。他大谈公羊学派之识,转授龚自珍、魏源,博通群经,精于《春秋公羊传》,专主董仲舒,何休之学说。竭力推崇何休《公羊春秋何氏解诂》,谓“何君生古文盛行之日,廓开众说,整齐传义,传经之功,时罕其匹”“晋唐以来之非何氏者,皆不得其门,不升其堂者也”。撰《春秋公羊何氏释例》、《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春秋公羊议礼》等著。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善言人者必有征于天,善言天者亦必有验于人”,但没有脱离封建伦理思想范围,笃遵纲常礼教。在《左氏春秋考证》中,排斥《左传》,非难刘歆。一生最大功绩,一是发扬庄存与与庄述祖创造的公羊学旨,相对完善了公羊学理论体系;二是培养了龚自珍、魏源等学生,使公羊学开始走出纯粹治经的圈子,而进入政治领域,对晚清政治维新运动有直接影响,遗著编为《刘礼部集》、《议礼决狱》、《论语述何》、《中庸崇礼论》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