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航天工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航天工业四川航天工业在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成为以航天高科技产品为代表的军民结合型科研生产基地,在航天工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67年以前,四川属航天工业部门的企事业单位有新兴仪器厂、巴山仪器厂、川南航空学校 (后改名为川南机械厂)。新兴仪器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1953年在成都筹建,1957年底建成投产,1959年开始试制四川最早的航天产品。巴山仪器厂原是重庆716厂的一个分厂,1967年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命名为国营巴山仪器厂,从事无线电设备研制与生产。川南航空学校原是第五机械工业部重庆152厂的技工学校,1965年移交给七机部后迁至泸州市,改名为川南航空工业学校,1970年改名为川南机械厂,改建为航天工业火工品研制生产厂,1981年隶属062基地。062基地和064基地是三线建设时期兴建的。062基地开始选址于甘肃省和陕西省,1966年经中央批准改在四川兴建。1978年后,062工程16个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经过几年运行生产,证明工程建设基本符合设计要求,适应科研生产需要,1984年,由国家对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064基地1970年在四川正式开工兴建,到1985年共竣工验收10个项目。1984年9月,经航天部批准,在重庆成立西南航天职工大学,是国家教委批准备案的独立建制的部属全日制成人高校,学制3年。1978年,七机部在成都成立航天西南物资供应站,为该部负责西南地区供销业务的派出机构,现为中国航天工业供销总公司直属企业。1986年5月,按照航天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将在川的062、064基地合并,成立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 (保留 “062基地” 代号),尔后,国营巴山仪器厂、西南航天职工大学相继归属该总公司。1974年,经四川省和七机部批准,成立四川省第七机械工业局。1983年7月,重新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四川航天管理局。为适应市场经济和军民结合的需要,经国家批准,将在三线地区的企业和研究所调迁到成都,在成都市龙泉驿经济开发区新建一个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工程总投资6.4亿元,占地2350亩,1992年底全面开工。 航天工业设计制造航天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如火箭、人造卫星、推进剂、供制导和跟踪用的地面设施以及电子仪器等)的企业,由于飞机、电机、电子、化工等有关的企业也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有时亦称作航天工业。航天工业首先是以军事目的为主导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涉及到通讯、气象、资源探查等实用领域。它常常优先利用最新尖端技术,是典型的研究开发集约型和技术集约型产业。它研制成功的新技术、新产品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很大。 航天工业陕西航天工业是在6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高技术产业。现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公司、西北化学动力公司、骊山微电子公司、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剑峰机械研究所等24个科研生产单位。职工3万多人,中级以上科研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000余名。火箭推进技术、微电子、空间电子、特种化工、复合材料、精细加工、密封技术、传导技术等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不少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航天发动机方面,研制生产出长征系列2号、3号、4号、“长二捆”与东方红2号远地点发动机等数千台火箭发动机,先后参加了40多次大型飞行试验,在我国发射的32颗卫星中,有28颗是陕西航天系统提供的发动机,成功率达到100%。“亚洲1号”卫星和“长二捆”火箭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居世界先进水平,跻身于国际卫星发射市场,陕西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在空间电子技术方面,陕西航天系统也研制出多种型号的星上电子设备和地面测控设备。其中,转发器、应答机、天线系统等星上关键有效载荷,在多次卫星发射和回收中均获成功;CCD电视遥感成像系统,从卫星上摄像并适时传回的地形地物照片,受到国外遥感界的重视;地面、船载双频测速仪及引导雷达,成功地引导、跟踪了我国历次发射卫星,圆满完成了飞行试验任务;多种型号的惯性器件和系列微计算机,多次用于我国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卫星发射,均获得成功。陕西航天工业累计开发千余项适用技术和民用产品。经国家和部、省立项的军转民生产线和技术改造生产线已有15条,开发新产品70多种,各种民用产品已达500多种。主要有:地区电力网自动调度系统、生产过程微机控制系统、医用X线高分辨力实时诊断电视系统、体外碎石机定位系统、液力变矩器、耐蚀耐高压高低温特种泵阀、彩色显像管生产设备曝光台涂屏机、一二三类特种压力容器、装饰材料彩虹膜、铭版、电子琴及各种通用专用集成电路等。骊山微电子公司、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剑峰机械研究所研制的部分新产品已步入国际市场,出口原苏联和欧洲、东南亚等地区。1990年,航天系统民品总产值达9000万元,创利税4000多万元。陕西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机械、电子、化工相结合的、专业齐全配套的、技术密集的航天科研生产基地。截止1990年,陕西航天系统共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568项,其中国家级136项(包括科技进步特等奖7项和金质奖、银质奖等),部级423项,省级9项。曾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和航空航天部、陕西省人民政府的表扬和奖励。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