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艺文类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艺文类聚类书。唐欧阳询(557—641)等奉敕撰。一百卷。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入唐,累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渐繁多,欲知事之源流颇难寻究,故于武德五年(622)命询等修纂此书,至七年乃成。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 储宫、 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四十四部(一作四十八部或四十七部)。每部又分子目若干,凡七百二十余项。每目下“事居于前,文列于后”,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等多种文体的句、段以为文,理清条序,事贯文存。并逐一注明引文出处,标以文体,或诗或赋。极便检索,并改变了以往类书有事无文之法。引征唐以前文献一千四百三十一种,今存已十不一、二,学者多用以辑佚、引证、汇录、校勘。后世类书多仿其体例。然门类子目颇有繁简失宜,分合不当之处,宋明坊刻多有窜乱。早有宋绍兴刊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明有六家刻本。一九六五年,中华书局又以影印宋本作底本,取明本对校,参以凡所征引之书有传本者,以及宋以前之类书,重新校勘断句出版,附校记一千六百余条。 073 艺文类聚唐初欧阳询等奉旨编纂的类书。唐高祖李渊因见古今图书日渐积累繁多,颇难寻究,便在武德五年(622)命令欧阳询等人修纂这部类书,历时7载之久编成。全书44部,每部又分子目若干,凡720余项。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治政、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本类书改变了以往类书“有事无文”之法,被后世类书编纂者所效仿。其特点是“事居于前,文列于后”。选编了经史百家各类书中的有关故事和解释以及传说等资料用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歌赞多种文体的句、段为“文”。理清条序,事贯文存,对所选之文都注明其出处,标以文体,便于检索,改变了以前各种类书有事无文的编选方法。后世学者多用它来辑佚、引证、汇录、校勘,其不足之处是门目颇有繁简不适宜,以及分合不当之处,使宋明刻家多有窜乱。1959年中华书局曾影印出版。 《艺文类聚》yiwenleiju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唐代欧阳洵等编。于唐代初年(622)至武德七年(624)成书。此书共100卷,约100万多字,引证唐以前古书1400多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先引史实,后引诗文,其中包括自然知识、社会情况、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等资料,因所引资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所以名字叫《艺文类聚》。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奉敕撰。100卷。唐高祖李渊因古今图书日多,知事之源流难以寻检,故命修纂此书。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等部,每部又分若干子目,凡720余项。每目下事居于前,文列于后,辑录经史百家等书中有关故事、解释、传说等资料以记事。摘抄有关诗文、赋颂等多种文体句、段以为文。逐一注明出处,并标以文体。全书引征唐以前文献1431种,今存已十不一、二,学者多用以辑佚、引证、校勘。后世类书多仿其体。有中华书局1965年校点本,附校记1600余条。 艺文类聚类书名。唐高祖命欧阳询等辑。一百卷。摘录汇编一千四百多种古籍。分岁时、治政、产业等四十八部。事实居前,诗文列后。所引古籍,现大都散佚,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现有1965年中华书局本。 艺文类聚一百卷。唐欧阳询 (557—641)等撰。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 (今湖南长沙)人。隋末任太常博士。与唐高祖李渊有旧交。入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工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渐变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本书据其自序,当是奉诏而作。《新唐书·艺文志》注:令狐德棻、袁朗、赵宏智同修。《唐书》询本传又称: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同修。殆以询董其成,故但署询名。叶大庆《考古质疑》论及正月十五日有苏味道的夜游诗,洛水门有李峤游洛诗,寒食门有沈佺期、宋之问诗。这四人都是欧阳询之后的诗人,欧阳询不可能预先编进此书,可见此书有后人增补之处。全书一百卷,分岁时、政治、产业等四十八部,每部又分子目,计七百四十余条。分类按目编次,以事类居前,诗人附后,所引经、史、子集各种古籍一千四百三十余种,其中十之八九已亡佚,皆赖此书得以保存。《艺文类聚》所引故事,都注出书名,所引诗文,都注出时代、作者和题目,并且用[诗]、[赋]、[赞]等字标明不同文体的类别,条理清晰。例如: 卷第二十一“人部”之 “交友”,条,先引《周易》等典籍对友谊的论述,再引 《孔丛子》等书所记交友的故事,最后再列有关交友的诗文。《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比类相从,事居于前,文列于后。俾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于类书中,体例最善。”同时,避免了 “《文选》专取其文,《皇览》偏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的毛病。但其中也有门目繁简失宜,分合不当的地方。例如: “山水”部、“五岳”只存其三;“帝王”部,“三国”而无蜀汉;“杂文”部,有纸、笔、砚;“武部”之外又列出 “刀”、“匕首”等为 “军器”一门; “道路”应收在 “地”部,“坛”应列在 “礼”部却在 “居处”; “针”应列入 “器物”,“钱”应列入 “宝玉”而列入“产业”; “案几”、“杖”、“扇”、“麈尾”、“如意”之类应列入 “器物”,而列入 “服饰”;“疾病”应列入 “人”部,而列入 “方术”; “梦”、“魂魄” 也应入 “人” 部而列入 “灵异”; 另外,“茱萸”、“黄连” 入 “木”部: “芙蓉”、“菱”、“藤” 入草部;“鸿”之外又另列 “雁”; “蚌”之外列 “蛤”; “鹤”之外列 “黄鹤”;“马”之外列“騊”等。 但 《艺文类聚》保存了许多隋以前古书的内容,如所载魏晋南北朝人的诗文赋颂等,多出自宋代所无的诸文集。所引史书如谢承 《后汉书》、袁山松 《后汉书》、王隐 《晋书》之类,也和现存的范晔 《后汉书》、唐人所修 《晋书》等所记有出入。所引小说如晋裴启的 《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亦早亡佚。《艺文类聚》所保存的许多资料都可以用来参校各书的异同或作研究之用。有明正德十年(1515)无锡华氏兰雪堂铜活字版印本。明嘉靖七年 (1528)胡缵宗刻小字本。明嘉靖九年 (1530)郑氏宗文书堂坊刻本。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洛阳张松重刻小字本。清光绪五年(1879)四川华阳宏达堂翻王元贞刊本。《四库全书》本。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刊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汪绍楹整理校订本,改正了宋本原刻的一些错误,较为实用。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后附 《音序检字表》、《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使用非常方便。 艺文类聚(唐)欧阳询奉敕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重印本。2册。始编于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七年(公元624年)成书。重印本糸据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汪绍楹校本重印。100卷。所辑材料分类排比,共分为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等46部。每部又分若干子目,共727目。每目之下,史实居前,诗文于后,大致按作品时代先后为序。所引史实,均注书名;所摘诗文,皆注明时代、作者、题目,并按不同文体用诗、赋、颂、赞、箴等字标明类别。书前刊有“目录”,标列卷次及各卷所收部、目。书末附有“索引”(包括人名和书名、篇名两大部分)。 艺文类聚类书, 唐代欧阳询等于武德五年奉敕编撰, 历时三年成书,100卷,46部,子目727条。该书按岁时、治政、产业等项目,分门别类,摘录编纂了1431种古籍的有关资料,各门所叙,事类居前,诗文附后,唐以前古籍大抵征引齐备, 所引之书十分之九已佚,皆赖此书得以保存,是研究汉代长安及其在魏晋时的变迁最重要的资料书之一, 后人辑汉魏六朝古籍之佚多取材于此。今中华书局出版有点校本和影印本。 《艺文类聚》中国现存早期的重要类书。唐欧阳询等编。公元624年编成。全书100卷,分为46部,每部又各分子目,共727个子目,约100万字。采集经史子集各书材料,分类按目编次,按事出的时间先后,列出有关的史实和诗文。该书引用各类古籍1400余种,9/10已亡佚,故明代晚期学者辑录、校勘文集,无不以此书为蓝本。清代严可均编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746卷,大部分资料取材于《艺文类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