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苗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苗剧

苗剧是小戏剧种。195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俱乐部,在苗族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剧种。初创时叫苗语剧、苗剧、苗歌剧或苗戏。1982年正名为苗剧。
1954年的《团结灭妖》、1958年的《千歌万颂石昌忠》、1965年的《借牛》、1979年的《带血的百鸟图》、1992年的《逃犯审官》,都是各个时期苗剧的代表剧目。

苗剧

苗族戏曲剧种。亦称“苗戏”或“苗歌剧”。主要流行于湘西花垣、左丈、凤凰和广西融水等地。源于苗族歌手坐在火塘边自拉自唱的娱乐形式。1954年湘西花垣麻栗场中,剧乐部鉴用民歌调编演剧目《团结灭妖》,开始发展成戏曲形式。在一系列剧目被摆上舞台后,苗剧趋于成型。以苗族民歌高腔、平腔和巫师音乐为主要唱腔。伴奏乐器有木叶、牛腿琴、苗子、唢呐、锣、鼓等。广西融水加用芦笙,保留芦笙踩堂舞和苗族民歌特色。动作多承袭巫术舞蹈及苗族鼓舞步法。无成规脸谱。传统剧目用古装,现代剧目用时装。新编剧目大部取材于苗族民间传说和现代生活。代表剧目有《团结灭妖》、《带血的百鸟图》、《哈迈》、《神箭手》等。

苗剧

民族戏曲剧种。始创于湘西花垣县麻栗场乡。1953年冬,花垣县麻栗场文化站干部石成鉴组织苗族艺人和文化干部,将苗族故事《泸溪峒》改编成剧本《团结灭妖》,以苗族山歌为唱腔,苗语为念白,并将苗族生活动作和舞蹈、武术稍加提炼用于表演。于1954年农历正月初六在麻栗场首次上演,形成苗剧。之后,湘西自治州文化部门组织各县民间艺人进行培训,予以推广,于是苗剧在花垣、吉首、古丈、凤凰等县广泛兴起,相继创作演出了十余个剧目。1958年冬,成立花垣县苗剧团后,又编演了一批新剧目,并对唱腔的发展进行了许多尝试。新编的《带血的百鸟图》和《逃犯审官》于1985年和1989年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银奖。这两个剧目的创作,积累了40多首实验曲牌,并发展了唱、做、念、打技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