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苗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无统一节期,一般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丑(牛)亥(猪)日。桂北苗族则在农历十二月。节日早起开门后,要放鞭炮或用鸟铳对天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还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芦笙踩堂是苗家年节的传统娱乐,男青年们组成芦笙队,大小芦笙一齐吹响,几里外都能听到。芦笙音调悠扬,轻快洪亮,振奋人心,充满活力。姑娘们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自由选择情侣,芦笙吹得出色的,很快会赢得姑娘的青睐,得到纯洁的爱情。


苗年

时间:十月中旬
民族: 苗族
地点:凯里市、雷山县
活动内容:跳芦笙、斗牛、游方、踩鼓

362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苗语叫“冷酿廖”。苗年的日期不一致,一般在阴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 (牛) 日。忌“寅”(虎) 日过年。节日活动三五日、十天、半月不定。过年早晨,鸣鞭炮或放火枪,在火塘边的灶上摆设饭菜祭祖; 还在牛鼻上抹酒,谓之 “敬牛”;在田里放一撮牛粪、一块刀头肉、酒饭、香、纸等物,谓之“敬田”。饭后,开始走村串寨、斗牛、赛马、跳芦笙、游方等。

苗年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大苗山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举行。节前,人们就准备好丰盛的酒、鱼、肉,节日期间在世代相传的芦苼场举行传统的跳芦苼的“游年”活动,共同祈祝五谷丰登。各村按照安排好的顺序,轮流跳芦苼,由青年男子在场中吹笙,身着盛装、佩戴银饰的苗族姑娘在优美的旋律中围成圆圈翩翩起舞,三天跳一整场,每天几乎都跳整天。夕阳西下后,男青年在队前吹笙,女青年排成纵队在后面跳舞。男女青年在吹笙、跳芦苼舞、讨“花带”的活动中选择配偶、表达爱情。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冷酿廖”。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节期在每年九、十月或十一月,多在卯(兔)或丑(牛)日举行,一般延续3天。贵州省雷山县雷公山一带的苗年要举行3次:九月过“初年”,规模很小;十月过“大年”,最为隆重;翌年正月十五过“尾年”,与汉族元宵节同时,所以称之为“和汉族一起吃豆腐”。一般是年前准备丰盛的节日食物:做甜酒,蒸烧酒,打粑粑,磨面粉,制新衣,杀鸡宰猪。节日里要祭祖、开财门、敬年神、祭田、犒劳牛。文化娱乐活动是跳芦笙舞、铜鼓舞、跳场、跳跃、斗牛、赛马、踩花山。游方交友,谈情说爱,举办婚礼也是节日里常见的社交喜庆活动。于十月份过苗年,和过去苗族使用十月历有关。

苗年

苗语叫“能酿”。黔东南和桂北等地苗族人民的节日。各地具体日期不统一,一般在夏历九月、十月、十一月的卯(兔)日,丑(牛)日或辰(龙)日进行。有的地区除了在十月的第一个丑日过“能酿廖”(大年)以外,还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丑日过“能酿优”(小年)。相传从前有苗族三兄弟同心协力,战胜干旱、夺得丰收, 于是在秋收后的一天聚集一起吹笙歌舞,庆祝丰年。后世代相传,形成苗年。届时各户在清早要到田间用青草和草粪等物祭田,以酒淋在牛鼻子上以示敬牛。一般要连续庆祝十二天。在此期间盛装、祭祖、饮酒食肉,并进行斗牛、踩鼓、游方、捕鸟、走亲戚等活动。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麻阳、凤凰等地。又称“保冬节”。夏历十月初二,是苗族人民纪念苗族起义中牺牲的英雄而举行的聚会日。是日,要杀猪宰羊,打糯米粑粑,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实为过 “苗年”,至今麻阳、凤凰仍过此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