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茶线腐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茶线腐病tea thread blight

茶树茎、叶部病害之一。分布于广东、云南等省, 且以广东省的海南岛较为严重。印度亦有发生。
症状 分寄生性线腐病和附生性线腐病两种。二者菌原侵染茶树引起茎叶死亡,由菌丝或菌垫粉附、悬挂在枝干上, 而不落下。前者被害茎上为菌索, 被害叶片背面为扇状菌膜, 子实体尚未发现; 后者被害茎部为菌膜, 被害叶片背面为菌索, 在病枝叶上可产生盔状的子实体。该菌的菌丝、菌膜、菌索均白色。
病原 茶寄生性线腐病,因未发现子实体, 学名未定。茶附生性线腐病病原为皮伞菌, 学名为Mara-smius pulcher Petch,属伞菌目伞菌亚目伞菌科皮伞菌属。子实体白色或淡黄色, 菌褶3~5个, 形似木耳。菌褶上侧生担孢子,担孢子葫芦形长宽为5.4×2.8微米。


Ⅰ. 茶寄生性线腐病:
1. 扇状菌膜 2. 菌丝 3. 病死枯叶粘附枝干上
Ⅱ. 茶附生性线腐病:
1. 菌索 2. 菌膜 3. 枯叶上盔状子实体 4. 枯枝上盔状子实体


侵染规律 本病通过菌索的攀缘接触而传染。附生性线腐病还有子实体产生的担子菌孢子, 借气流传播, 使病害蔓延扩大, 阴凉多湿、日照短、通风透光不良的茶园发病较多。
防治 见茶黑腐病。

茶线腐病tea thread blight

茶树茎、叶部病害。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印度也有分布。为害茶、油茶、柑橘等。茶树茎部出现白色菌索,并由茎部蔓延到枝叶,叶背从叶柄起形成扇形白色菌索,枝叶逐渐枯死。夏季在叶背形成浅黄色盔状子实体。子实体直径2.5 mm。病原菌Marasmius pulcherPetch,属伞菌目伞菌科。担孢子白色船形,大小6~8μm×4μm。以菌索渡过干旱、炎热等不良环境,由菌索的攀缘而蔓延。阴凉多湿、通风透光不良的茶园发病较多。宜合理修剪,剪下病枝叶应携出园外烧毁,严重发病地区可喷洒杀菌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