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荔枝果蛀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荔枝果蛀虫litchi fruit borers蛀食荔枝和龙眼果实的蛾类害虫。主要有爻纹细蛾(细蛾科)、黑点褐卷叶蛾(小卷蛾科)、褐带长卷叶蛾(卷蛾科)、拟小黄卷叶蛾(卷蛾科)和荔枝灰蝶(灰蝶科)。均可严重蛀害荔枝和龙眼果实,影响产量和降低品质。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中国华南。褐带长卷叶蛾和拟小黄卷叶蛾也为害柑橘和其他经济作物。这两种卷叶蛾也通称为柑橘卷叶蛾。
黑点褐卷叶蛾 学名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Lower。分布于日本、印度、大洋洲及中国华北和华南。成虫暗褐色,体长6.5~7.5毫米,翅展16~23毫米。雄虫前翅后缘有一个三角形黑色斑纹,外镶灰白色边;雄虫前翅后缘具深褐色纵带。幼虫背面粉红色,有灰色毛片。5月间幼虫大量为害早熟种荔枝。初孵幼虫先在果实表面稍有下陷部分咬食表皮。第二龄以后幼虫蛀入果中食害果核。蛀孔外有小颗粒状褐色虫粪。被害果腐烂或脱落,末龄幼虫留在蛀果内,或离果到其他场所,作椭圆形紧密的茧化蛹。茧表面常有褐色虫粪附着。5月下旬至6月下旬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在果内化蛹者,羽化时蛹壳半露于果外。幼虫也能蛀害幼嫩枝梗。7月以后甚少发现为害荔枝,8、9 月常见为害杨桃果实。在此虫大批羽化后,可根据虫情喷洒敌百虫;蛾产卵期内释放赤眼蜂,控制卷叶蛾类果蛀虫为害。 荔枝灰蝶 学名Deudorix epijarbas Moore。雄蝶体长约12毫米,翅展约26毫米,前翅边缘黑褐色,中部红色,后翅大部分红色,雌蝶较雄蝶略大,灰褐色。末龄幼虫体长约16毫米,略扁,淡黄色,后胸及腹部1、2、6节灰黑色,后端斜截。华南年生3~4代。以幼虫在树干洞穴或裂缝内越冬,5月开始发生为害。成虫昼出。幼虫蛀食果核。一只幼虫能蛀食多个果实,夜间转果为害。被害果常不脱落,果面有较大蛀孔,孔口常清晰不留虫粪。末龄幼虫脱果转移到树干裂缝等处化蛹。可结合疏花疏果,捕杀剔除害虫,5月虫害初发期根据虫情,喷洒敌百虫药液。 褐带长卷叶蛾和拟小黄卷叶蛾的发生与防治,与柑橘卷叶蛾相似。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