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荥阳大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荥阳大会

为击破明军的围剿,明末农民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首领,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聚众荥阳(今属河南),商讨作战大事。李自成在会上提出了分兵定向、联合作战的战略方针,受到赞同。于是决定分兵四路:贺一龙、贺锦御四川、湖广兵,马进忠、横天王、李万庆、许可变御陕西兵,罗汝才、惠登相据黄河,高迎祥、张献忠东征。另以马守应、九条龙军往来策应。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有如此性质的会议,当时是属空前。

荥阳大会

明末农民军各部首领共商作战方略的一次重要会议。崇祯八年(1635年),明政府命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击农民军。为迎击明军,农民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20余万人会集河南,商讨作战方案。起义军各部首领于荥阳大会,采取李自成“分兵定向”的主张,决定分东西南北路防御清军围攻,以主力进攻明朝兵力薄弱的东方,另以一军往来策应。这次大会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

荥阳大会

明末各路农民起义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召开的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天启七年(1627年),陕北澄县(今陕西澄城)饥民在王二率领下,首先揭竿而起。此后,府谷王嘉胤、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宜川王左挂、延安张献忠等等,亦纷纷起兵,农民斗争烽火遍及陕北、陕中。明王朝屡次调动军队前往镇压,均遭失败。
崇祯六年(1633年)冬,农民军渡过黄河,进入河南西部,转战数省。明政府感到事态严重,遂委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统一指挥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各路官军凡7万余人,向农民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为打破明军围剿,八年(1635年)一月,13家72营农民军领导人聚会河南荥阳,商讨作战方略。会上,马守应提出北渡黄河转战山西的方针,遭到张献忠反对。这时闯王高迎祥部将李自成提出联合作战、分兵出击战略方针,得到各部首领赞同,决定兵分5路迎击明军。南路:由贺一龙、贺锦率领,阻击湖广、四川之敌;北路:由罗汝才、惠登相率领,迂回荥阳、汜水一带,抵挡开封、归德、洛阳之敌;东路:由高迎祥、张献忠率领,东征安徽;西路:由混十万、横天王、改世王率领,西击陕西之敌;第五路则由马守应、九条龙率领,往来策应。会上还决定,战争中的战利品,由各军平均分配。这次大会,加强了各军团结,制定出协同作战计划,在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后,农民军由防御转为进攻,各路义军联合行动,四面出击,粉碎了洪承畴的围攻计划。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