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致公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78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当代民主党派之一。由司徒美堂、黄三德、赵昱等创建。其前身是太平天国失败后流亡海外的秘密团体“美洲洪门致公堂”。1925年10月10日,洪门致公堂人士在旧金山举行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即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堂为党”,成立中国致公党。主张“对外实行领土、主权完整,对内取消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在华侨中有广泛影响。1931年决定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1947年5月提出“为中国政治真民主化而奋斗到底”的口号。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政协共同纲领和筹建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政协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其成员和所联系的人士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现已成为以归国华侨、侨眷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民主政党,也是中国的参政党。

中国致公党Zhongguo zhigongdang

简称“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党,是与我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1925年10月,由侨居在美洲的洪门致公堂的人员和在港、澳的洪门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洪门团体代表会议(洪门恳亲大会),决定以美洲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成立华侨政党——中国致公党。1931年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在香港设立总部。抗战期间,致公党号召各地组织积极参加抗日。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宣言和告海外同胞书,决议参加以中共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主张为中国政治真正民主化而奋斗。大会选举陈其尤为副主席(主席为李济深,未公开),陈演生为秘书长,主持中央党部日常工作。1948年5月,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1950年4月,致公党在广州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路线,决定总部由香港迁至广州。1952年11月,致公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致公党发展组织的对象主要是归侨、侨眷,并决定将总部迁到北京。目前致公党在全国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有党员1万多人。现任名誉主席为黄鼎臣,主席为董寅初。

中国致公党Zhongguozhigongdang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归侨、侨眷为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简称致公堂。其前身是美洲洪门致公堂。1925年10月在旧金山改称致公党。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订《共同纲领》和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并确认《共同纲领》为致公党的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推动其成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建设,特别是在落实侨务政策和港澳同盟及海外侨胞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致公党

见“政治”中的“中国致公党”。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中国爱国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归国华侨。1925年于旧金山成立。主张实行领土、主权完整和民主政治。1947年发表宣言,反对内战、要求和平。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共同纲领》为政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动其成员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由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我国参政党之一。1925年10月成立于美国旧金山。1925年、1931年、1947年分别召开了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1949年9月致公党派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和新中国的创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先后以《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共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1950年、1952年、1956年,致公党分别召开了第四、五、六次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致公党被迫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致公党各级组织逐渐恢复活动。1979年、1983年、1988年,分别召开了第七、八、九次代表大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在协助共产党和政府落实侨务政策,面向社会开辟为四化服务的新领域,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接待工作,协助引进资金、设备、技术,参政议政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历届主席为李济深、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中国爱国民主党派之一。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在香港创立,成员主要是归国华侨。原来是部分侨居国外的洪门致公党人士的组织。1946年在香港重新登记党员,并于1947年5月召开代表会议,制定党纲,反对内战,要求和平。1948年发表宣言拥护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主张,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共同纲领为自己的政治纲领。1979年10月致公党在北京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把致公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积极推动其成员和联系的归侨、侨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贡献。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之一。是以归侨、侨眷为主的民主党派。它的前身是美洲致公堂。1925年10月,侨居美国的洪门致公堂部分人士及港澳的洪门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洪门团体代表会议(洪门恳亲大会,亦即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中国致公党。该党成立时,成员复杂,组织涣散,思想不一。陈炯明取得该党总理职务后,提出 “三建主义”(建国、建亚、建世) 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相对抗,受到广大爱国洪门人士的反对。1931年,该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抗日战争时期,致公党号召其成员抗日,并发动华侨募捐,支援祖国抗战。该党内以陈其尤、黄鼎臣、陈演生等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力主整顿党务,进行改组。1947年5月,在香港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发表了宣言,修改了党章,进行组织整顿。大会决议参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共同奋斗。本次大会是该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1948年5月,响应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党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号召全体成员高举爱国旗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目前在归侨、侨眷比较集中的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组织。先后担任历届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有司徒美堂、陈其尤、黄鼎臣。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由华侨社团美洲致公党总堂发起成立于美国旧金山。1931年在香港设立致公党总部。1949年9月参加新政协。1950年总部由香港迁至广州。1957年总部迁至北京。至2000年已召开过11次代表大会。现有17个省级组织和一批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现有党员1.7万人(1999年9月)。中央委员会主席罗豪才。2005年有党员1.7万人。2002年12月,致公党十二届一中全会上,罗豪才再次当选为主席。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