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蒋士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06 蒋士铨1725—1785清代文学家、戏曲作家。著有《忠雅堂诗集》、《忠雅堂文集》,另有《红雪楼十二种曲》。作戏曲30余种,现存杂剧8种,即《一片石》、《第二碑》、《四弦秋》、《庐山会》、《康衢乐》、《忉利天》、《长生箓》、《升平瑞》。存传奇8种,即《空谷香》、《桂林霜》、《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冬青树》、《采樵图》、《采石矶》。内容大多歌颂英雄志士或社会习俗。《临川梦》中将“四梦”中人物尽驱上场,颇类现代戏剧的荒诞手法。 152 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戏曲家。字心余,又字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编修。辞归后,曾历主绍兴蕺山书院、杭州崇文书院、扬州安定书院。诗文兼长,诗名尤著,与袁枚、赵翼号“乾隆三大家”。著有《忠雅堂集》,另有戏曲16种,以传奇《临川梦》最著名。 蒋士铨1725—1784Jiang Shiquan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先后主讲绍兴蕺山、杭州崇文、扬州定安三书院。乾隆四十三年再度入京,充国史修撰。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心畲、苕生,号藏园、清容,江西铅山人。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现存有其所作的杂剧、传奇 《一片石》、《康衢乐》、《忉利天》、《长生箓》、《升平瑞》、《空谷香》、《桂林霜》、《四弦秋》、《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第二碑》、《采樵图》、《冬青树》、《采石矶》、《庐山会》等十六种。其中《临州梦》等九种合集,称《藏园九种曲》。《冬青树》叙述了南宋灭亡的历史故事,歌颂了文天祥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痛斥了卖国投敌的汉奸留梦炎之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川梦》演汤显祖的故事,并以 “四梦” 中主要人物和为 《还魂记》而死的娄江俞二娘为剧中人,有意把汤显祖的生平搬上舞台。蒋士铨创作的题材多样,在结构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一定成就。作品注重词章和曲律,但演出不多。其诗同袁枚、赵翼并称 “江右三大家”。 蒋士铨1725—1785清文学家、戏曲作家。字心馀、苕生、清容,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乾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诗颇有名,感情直切,风格质朴,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文善叙事,细腻动人。又能词。尤善南北曲,李调元称其为乾隆间第一曲家,有杂剧、传奇16种,其中《临川梦》等9种合集名《藏园九种曲》。其著作大部收入《忠雅堂全集》。 蒋士铨1725—1785清戏曲作家,文学家。字心馀、清容、苔生,号藏园,江西铅山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蒋士铨是乾隆、嘉庆时期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与袁枚、赵翼一起号称乾隆三大家。他写诗自称15岁学李商隐,19岁改学杜甫、韩愈,40岁兼学苏轼、黄庭坚,50岁以后则自称一家,他论诗也重“性灵”。他的诗总的来说写得笔力坚劲。他也写词和散文,此外他还是一位重要的戏曲家,写成杂剧、传奇戏曲16种。戏曲、诗文等大部分作品都收入《忠雅堂全集》。 蒋士铨蒋士铨1725—1785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一号藏园,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间先由举人授内阁中书,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辞官后曾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书院讲席。以诗名,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也是清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有《藏园九种曲》。亦善词工文,文章雅正有法,笔力简洁深厚。著有《忠雅堂集》。 蒋士铨蒋士铨1725~1785清代戏曲家、诗人。字辛畲、心余、苕生,号清蓉、藏园,晚号定圃。先人本姓钱,明亡,从浙江长兴移籍江西铅山,改今姓。乾隆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编修。后以养母乞假归,主讲蕺山、祟文、安定三书院。有《忠雅堂全集》、《藏园九种曲》、《钢絃词》等。工诗文词曲。诗长于七言,风格浑厚奔放,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词宗苏、辛,风格近陈维崧。戏曲今存杂剧、传奇各八种,题材广泛,构思不落俗套,以《四弦秋》、《临川梦》为代表作,前者敷衍白居易《琵琶行》的故事,着意刻画诗人心灵的苦闷,后者描写汤显祖的生平,并穿插其作品中的人物,浪漫奇特,俱饶情趣。惜情节不够简洁,组织稍嫌散漫。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