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遗址博物馆
蒲津渡遗址博物馆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口,黄河岸东侧,东3公里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1公里与全国四大名楼鹳雀楼相望,处于旅游黄金线上。蒲津渡遗址博物馆所遗存的为唐、宋与明时代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津渡源远流长,蒲津浮桥始建于公元前541年,毁于1911年,在漫长的2400余年中,数兴数衰,历尽沧桑。它的兴衰演变,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第一时期,属于临时一次搭用的浮桥。这座浮桥比西方波斯军队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浮桥早48年。第二时期,属于第一次在黄河上修建起固定式的浮桥。秦昭襄王在任国君20年内,在蒲津渡两次造桥,用以进攻韩、赵、魏诸国。桥址即今山西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西接陕西省朝邑东境。“初作浮桥”,乃是指第一次在黄河上修建起固定式的浮桥。第三时期,从北魏到唐开元十一年,前后约337年,蒲津桥是竹缆连舟的固定式曲浮桥。第四时期,唐开元十二年到金元光元年前后约500年,蒲津桥是铁索连舟的固定式曲浮桥。第五时期,明洪武二年到中华民国初年前后约542年,由于黄河不断倒岸,加之维修不善,蒲津桥走向毁灭阶段。期间,明洪武二年,明将徐达率10万大军取陕西,最后一次修复蒲津桥。1886年,舟桥已毁,只留东岸铁牛、铁人和铁山。1911年,“牛、人、山”全被泥沙埋没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