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蚂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蚂蚁mayi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完全变态的群居性动物。可分为繁殖蚁(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3型,外形各有差异。成虫体小,多呈红褐色,黄褐色或黑色,一般繁殖蚁有翅,工蚁与兵蚁无翅,也无生殖能力。触角膝状,弯曲,可接受、传递信息。胸部和腹部连接处有1~2个节呈结节状。大多数种类挖土筑巢,蚁巢借通道相连,也有的种类栖息在树枝、墙缝等孔穴中。有的种类为肉食性或杂食性,有的种类为植食性,并能贮藏种子,有的喜食蚜虫体上的蜜露,也有的在室内取食人类的食物,对食物造成污染,为人们所厌恶,如小黑蚁(Monomoriunminimum)和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等。但也有的是害虫的天敌,如红树蚁(Oecophylla smaragdina)能大量捕食柑桔的害虫;红蚂蚁(Tetramoriun guineense)捕食多种害虫。蚂蚁的种类较多。全世界有15000多种,我国于1985年统计约有400种以上。雌蚁和雄蚁于春末夏初成群离巢婚飞交尾后,雄蚁不久死亡,雌蚁脱掉翅即成为蚁后,终生留在巢穴内产卵繁殖后代。卵白色,或淡黄色。幼虫无眼无足,由工蚁抚育。蛹的形态近似成虫。羽化出的第一批成虫多为工蚁,以后出现兵蚁。当蚁巢成员过多时,可产生繁殖蚁,离巢婚飞交尾后,再各另建新巢。
蚂蚁ant潜入蜂巢盗食蜂蜜和花粉、伤害蜜蜂幼虫的一类社会性昆虫。膜翅目,蚁总科。在中国明代刘基(1311~1375).所著《郁离子·灵丘之丈人》中已有蚂蚁为害蜂群的记载。蚂蚁分布广泛,尤其在高温潮湿的森林地区分布最多,已知有5000多种。危害蜜蜂的有大黑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棕黄色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分布在中国四川一带的大黑蚁,为害蜜蜂严重,弱群更易受害,“蜀中蚁患”为养蜂者所熟知。棕黄色家蚁体小力弱,常由蜂箱裂缝或弱群巢门处侵入箱内,盗食或搬运蜂蜜、花粉和蜡屑等,扰乱蜂群,甚至在蜂箱盖下营巢,妨碍蜂群管理。棕黄色家蚁俗名“骚蚂蚁”,能紧紧叮咬蜜蜂,直到蜜蜂死亡为止。一旦攻入蜂箱,扰乱蜂群,蜜蜂即停止采集,蜂王停止或减少产卵,群势削弱,甚至全群弃巢飞逃。 蚂蚁ant膜翅目昆虫。以固定的群体聚集而生活,系社会性动物。一个群体由一个后蚁、少数雄蚁和众多的工蚁所组成。蚂蚁多属杂食性,常选择高蛋白、富甘汁的动植物残体为食。已报导的蚂蚁种类有2500余种,中国已知的有140余种,分布于华北的蚁类属古北界区系,分布于华南的属东洋界区系。蚂蚁筑巢穴于地下,有贮存食物于穴内的习性,并在穴内产卵孵化,产卵数因种类不同而异,少则年产卵400~500个,多则每月可产卵3~4百万个。蚂蚁受巢穴的庇护可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有些蚂蚁可筑造突出地面的小丘状蚁巢。土壤在蚂蚁挖掘、搬运和筑巢的过程中孔隙增多,容重减小,持水能力提高,有利于根的下伸。因蚂蚁的搬运,在蚁巢附近有机物质含量较高,腐殖质较多,微生物数量增加,钾与磷及其他可交换性阳离子含量都有显著增加,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好的营养条件,因此在蚁穴附近植物生长繁茂。 蚂蚁Mayi膜翅目昆虫,为筑巢群居性昆虫。体小,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多杂食性,取食动物尸体、动物分泌物和食物残渣等。有些为捕食性,如黄猄蚁可用于防治柑桔害虫,有些蚂蚁侵入室内,如黄室蚁,可污染食物;有些蚂蚁喜食蚜虫分泌的液体,因此有护蚜虫的习性,攻击蚜虫的天敌。热带森林中的军蚁经常倾巢迁移,其兵蚁大颚锐利,在迁移时攻击遇到的一切动物,甚至攻击人类。蚂蚁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可强力壮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慢性肝炎等症。 蚂蚁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完全变态的社群性动物。可分为繁殖蚁(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3型,外形各有差异。成虫体小,多呈红褐色、黄褐色或黑色。一般繁殖蚁有翅;工蚁与兵蚁无翅,也无繁殖能力。触角膝状、弯曲,可接受和传递信息。也有的蚂蚁在室内取食人类的食物,造成污染,为人们所厌弃,如小黑蚁(Monomorium minimum)和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等。但也有的是白蚁等害虫的天敌,如红树蚁(Oecophyllasmaragdina)能大量捕食柑橘的害虫,红蚂蚁(Tetramorium guineense)捕食多种害虫,应加保护。蚂蚁的种类较多,全世界有15000多种,我国于1985年统计,约有400种以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