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蝮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蝮蛇fusheAgkistrodon haly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或响尾蛇科。俗称草上飞,是一种毒蛇。长60~70厘米,大者可达94厘米。头呈三角形,颈细,背灰褐色,两侧各有1行黑褐色圆斑,腹灰褐,具有黑白斑点。生活于平原及较低山区,以鼠、鸟、蛙、蜥蜴等为食。卵胎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我国大连近海的小龙山岛,盛产蝮蛇,故名蛇岛。有人认为蛇岛上的蛇不是蝮蛇,是1个新种,定名为“蛇岛蝮”。 蝮蛇Agkistrodon爬行纲,有鳞目,蝰科的1属。全为毒蛇。头呈三角形或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体较短粗;尾较短。瞳孔直立椭圆形。有颊窝。头背具大型对称的鳞片,背鳞具棱或平滑,尾下鳞通常双行。毒牙为管牙,含神经毒和血循毒,毒性较强。生活于平原及山区,以蛙、蜥蜴、鸟、鼠等为食。卵胎生。约有12种。中国约有6种,如日本蝮、黑眉蝮、蛇岛蝮等。其中日本蝮短尾亚种〔A. blomhoffii brevicaudus〕,分布较广,其全长可达70 cm余,体色变化较大,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体背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或略并列,腹面深灰色,密布黑色细点。蝮蛇是造成中国蛇伤的主要毒蛇,但对消灭鼠害有一定作用,蝮蛇粉、蝮蛇酒对风湿病症有较好疗效。 蝮蛇 蝮蛇蛇目蝰科蝮亚科蝮属的一种。又名土虺蛇、灰链鞭。中国北方多叫七寸子。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及东部沿海各省,北达辽宁南部及陕西南部。全体长60~70cm。头略呈三角形,有颊窝,自眼后斜向口角有一黑褐色眉纹,其上缘另有一黄白色眉纹。躯尾背面灰褐色,有2行并列或略交错的暗褐色圆斑,圆斑中心色较浅。躯干中段背鳞21行,腹鳞134~150枚,尾下鳞28~45对。11月下旬或12月初进入冬眠。翌年3~4月出蛰,晨昏活动。卵胎生。5月和9月交配,8~9月产仔2~16条。初生仔蛇全长140~210mm。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