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螳螂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螳螂拳象形拳之一。相传为明末清初即墨(今属山东)人王郎所创。有随砸、弹、劈、挑、蹦、勾等拳法;滑、跟、拖、踏等步法。套路结构严谨,衔接巧妙,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有七星螳螂(又名“罗汉螳螂”)、梅花螳螂(又名“太极螳螂”)、六合螳螂(又名“马猴螳螂”)等“硬螳螂”和“软螳螂”流派。 螳螂拳武术拳种。明末清初即墨人王郎受螳螂捕蝉等动作的启发,吸取螳螂快速、灵活的击前足动作,以充实拳术的技击方法,创成此拳。该拳在山东颇为流行,各种流派甚多,有七星螳螂(又名“罗汉螳螂”)、梅花螳螂(又名“太极螳螂”)、六合螳螂(又名“马猴螳螂”)等。螳螂拳的手型是螳螂爪,步型为五环步,主要手法有:叫、顺、送、拈、粘、贴、帮、逼、勾、搂、崩、挂、挫等。主要腿法有:踢、蹬、弹、踹、勾、别等。主要身法有:挨、帮、挤、靠、仰、俯、拧、折、旋等。练习时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快速敏捷,具有螳螂的形象。套路结构严谨,衔接巧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