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螺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螺髻古代发式, 形如螺壳, 故名。 白居易《绣阿弥陀佛赞》: “金身螺髻,玉毫绀目。”又作“螺结”。晋崔豹《古今注·鱼虫》: “童子结发亦谓螺结,言其形似螺壳。” 螺髻古代妇女发式之一。北朝时,佛教盛行。佛教徒的头发,根据传说多做成绀青色,长一丈二,向右索旋,成螺形,故曰 “螺髻”。民间也因此而流行,不少人把头发梳成各种螺式髻。形象资料见于麦积山塑像,和河南龙门、鞏县北魏北齐石刻进香人宫廷妇女头上,及《北齐校书图》女侍。以分成两小螺为常见。隋唐时仍盛行螺髻、双螺髻。 双螺髻 螺髻luo ji形容山峦浑圆,状如美人发髻。明·袁宏道《灵岩》:“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