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行枢密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行枢密院官署名。辽、元代置。掌一方诸路州县军令。为征战时枢密院派出的统军机构。《元史·百官志八》:“行枢密院: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伯颜右丞相奏准,于四川及湖广、江西之境,及江浙,凡3处,各置行枢密院,以镇遏好乱之民。每处设知院1员,同知、佥院、院判各1员。湖广、江西二省所辖地理险远,添设同佥员。各院经历1员,都事2员,照磨1员,客省副使1员,断事官2员,蒙古必阇赤2人,掾史6人,宣使6人,知印、怯里马赤各1人,断事官译史1人,令史2人,怯里马赤、知印各1人,奏差2人。至四年二月,遂罢之。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五月,岭北行枢密院添设断事官2员,先已设4员,共6员。又立镇抚司,除镇抚2员。立管勾所,置管勾1员,兼照磨。后又添设佥院2员、都事1员。十五年十月,置淮南、江北等处行枢密院于扬州。十二月,河南行枢密院添设院判1员。十六年三月,置江浙行枢密院于杭州。知院2员,同知2员,副枢2员,佥院2员,同佥2员,院判2员。首领官:经历、知事各1员,断事官2员,经历1员。十八年,以参政崔敬为山东等处行枢密院副使,分院于漷州,兼领屯田事。十九年八月,以察罕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知院。二十六年八月,置福建江西等处行枢密院。” 行枢密院军事机构名,简称行院。辽代全国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北枢密院,因军事上的需要,在地方设立的临时性军事行政机关。金元两代沿置,名称未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