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句beidongju
语法学术语,指主语表示受事的动词性谓语句,如“话说完了。”在被动中,有时使用介词“被”引进施事单位,这就使主语的受事性更为明显,如“阵地已经被我们占领了。”这样的句子习惯上称为“被字句”。有时使用“被”字并不引进施事单位,这也叫“被字句”,如“他被征服了。”被动句中常使用的介词还可以有“叫”、“让”等,如:“他叫老师批评了。”“那件事让他知道了。”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的表现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有结构标志的,即使用了“于”、“见”、“为”、“被”、“见……于……”、“为……所……”等介词来表示被动,如“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史记·信陵君列传》)。另一类被动句是没有结构标志的,如“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史记·信陵君列传》)“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柳子厚墓志铭》)。这种被动句与一般的古汉语动词谓语句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有从上下文意来判断它是否被动,因此不易识别。若理解错,则句意全乖。
被动句
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所承受的句子。现代汉语被动句也叫“被”字句。这种句子,主语受事,用“被”引进施事,或将“被”直接附于谓语前表示被动。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式较繁杂,主要有:
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王建禽于秦。”(《盐铁论·论儒》)——齐王田建被秦军擒获。
❷在动词前边用助词“见”表示被动。例如,“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不降。”(《汉书·燕刺王传》)——汉武帝派遣中郎将(官名)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禁了二十年,不投降。
❸“见”和“于”搭配起来使用。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我将永远被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所耻笑。
❹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国语·越语》)——你若不听我的话,你要处死,老婆孩子也要被杀。
❺在动词前加“为”、加“所”。例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卫太子被江充陷害。
❻在动词前边加助词“被”。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信实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