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裈有裆裤。刘熙《释名·释衣服》: “裈,贯也,贯两脚、上系要(腰)中也。”颜师古注《急就篇》: “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 裈kūn也作“ 裈kūn古代贴身穿的合裆裤,即后世所谓“满裆裤”。又作裩、绲、㡓。有裆, 与无裆的“袴”不同。《说文》: “㡓, (sōng) 也。 㡓或从衣。”段玉裁曰:“自其浑合近身言曰㡓, 自其两褥 (裤管)孔穴言曰。”《释名·释衣服》: “裈,贯也, 贯两脚, 上系要(腰)中也。”汉代有所谓的“犊鼻裈”,相当于今天的短裤。《汉书·司马相如传》:“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佣保杂作”。宋元时期男子游泳或戏水时穿的短裤则称水裩儿。 裈裈为古代一种有裆的短裤,也称为“绲”,男女都能穿用。这种短裤通常穿在袍、裙的里面,由于是属于内衣,面料都不太考究,《礼记·内则》中说:“衣不帛襦裈。”意思是不能用丝绸等高档的面料来制作内衣。五代的马缟所著《中华古今注》中记载:“裩,三代不见所述。周文王所制,裈长至膝。”裩,即“裈”,可见短裤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唐代颜师左注释说:“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当时还有一种短裤,形如牛鼻,被称为“犊鼻裈”,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就对这种短裤有所论述:“相如自身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 裈古代有裆的裤子。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