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裴度765—839唐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字中立。贞元进士。初任河阴县尉、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等职。元和十年(815年),进位宰相。他力主削除藩镇,视藩镇为腹心大患。十二年,时朝廷用兵淮西已历四年,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以劳师弊赋,请罢淮西兵。惟其自请赴淮西督战。宪宗任其为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至镇,慰劳诸军,宣谕朝廷旨意,振奋军心。初,诸道兵悉由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号令不一。因奏罢之,使将得专制,统一号令。由是军将士气倍增,争相破敌立功。未几,李愬雪夜袭破蔡州(今河南汝南),生擒吴元济以献。淮西平。河北诸镇恐惧,多请奉归朝命。后因病去职。病死于洛阳。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 (山西今县) 人。贞元五年 (789),举进士,应制举,对策高等,授河阴县尉,迁监察御史。贞元九年,改御史中丞。时藩镇作乱,屡次出师失利。朝臣屡请罢兵,裴度力主讨伐,吴元济派客杀死宰相武元衡,又刺伤裴度。伤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十二年 (817),督师攻破蔡州,擒吴元济。河北藩镇大惧,皆听命于朝。以功进金紫光禄大夫、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晋国公。后为程异、皇甫镈构陷,以宰相本官出为河东节度使。穆宗即位,拜为检校司空。朱克融、王廷作乱河朔,官军十万、无尺寸功。起用裴度,数斩其大将。当时元稹执政,忌惮裴度复相,从中制造障碍,使其不能立功。裴度恐军乱,上书疏元稹过恶。穆宗不得已罢元稹近职。再次起用裴度为相。为李逢吉离间,出为山南西道节度。宝历中,复人为相。敬宗死,定策杀刘克明,迎立文宗即位。牛僧儒、李宗闵忌其功高,千方百计迫害其名誉,出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太和人年 (834),徒东都留守,不久,加中书令。此时宦官专权,裴度辞官家居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把酒赋诗,昼夜相欢,不复问人间事。开成四年 (839) 卒。赠太傅,谥文忠,配熟宪宗庙庭,葬于管城。 裴度765—839唐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宪宗时为相,力主削除藩镇。元和十二年(817年)官淮西宣慰处置使,奏请取消监军宦官,督师平定淮西之乱,威慑藩镇。后因不满宦官专权,辞官闲居洛阳。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裴度是李翱的从表兄。论文尚平易通达之美,反对奇言怪语。李翱创作虽受韩愈奇诡险怪的影响,但仍有平实流畅的一面,且论文不偏向易难的任何一端。以为“古之人能极于工而已,不知词之易与难也”。但在裴度看来,李翱,乃至韩愈,仍有追求语言新奇,故意把文章弄得奇奇怪怪的弊病。他在《寄李翱书》中指出:自古以来的名家之文,都是“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的。而“观弟近日制作,大旨常以时世之文,多偶对俪句,属缀风云,羁束声韵,为文之病甚矣。”他进一步阐发说:“故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浅深,不在其磔裂章句,隳废声韵也。人之异,在风神之清浊,心志之通塞,不在于倒置眉目,反易冠带也。”这一看法,的确是击中了一些古文家的要害。美感的产生,并不在于那些违反语言规律的“陌生化”。裴度赞成古文运动,同时对古文运动中出现的某些偏差加以纠弹补救,对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东)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宪宗元和时拜相。曾率兵讨平吴元济,封晋国公。官至中书令。死后赠太傅。他对士人多提携,时人无不敬重。文章不事雕琢,平直自然。《全唐文》存其文2卷。 裴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