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夏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西夏文

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西夏王李元昊于广运三年(1036 )颁布西夏文,与汉文同时流行。属表意文字类型。文字结构仿照汉字,由点、横、竖、撇、捺、折、折钩组成,笔画繁多。合成字最多,每字以一块或数小块组成,一般分上、中、左、右、下等块,各块都有含意。共6000余字,绝大多数为会意字,象形字和指示字极少。有楷书、篆书、草书之别。西夏亡后,党项后裔仍有人使用,一些元明石刻和出土文物上亦用西夏文。后逐渐湮没。现存有译自汉文和藏文的典籍佛经等,文物有文书、碑刻、官印、钱币等。

134 西夏文

我国古代西夏国(1032—1227)党项羌人使用的文字,创制于1036年。1227年西夏灭亡后,党项后裔仍有人沿用,元、明以后成了一种死文字。西夏文属表意性方块字,字体似汉字,有会意、形声、对转字等。西夏文留存有比较丰富的文献。

西夏文

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西夏境内称“蕃(西夏语音“弥”)文”或“蕃书”。属表意文字类型。西夏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广运三年(1036)颁行。有六千余字。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之别。字体结构仿照汉字,由点、横、竖、撇、捺、折、折钩组成,笔画繁冗。绝大多数为合成字,其中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省形和省声比较普遍。部分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合成。有的字以另一字的左右或上下两部分互换构成。象形字和指事字极少。曾被尊为“国字”,用于书写表奏和应用文书,撰写著作,编辑各类字书,翻译汉籍和佛教经典,篆刻金石等。西夏王朝特设“番学院”,与“汉学院”并重,培养西夏文人才。西夏灭亡后,元代仍用以刻印西夏文佛经。至明代中叶,仍有个别地方使用。现存西夏文文物中,尚有历史、法律、文学、音韵等典籍和重要碑刻,如《天盛旧改新定律令》、《五音切韵》、《凉州感应塔碑》等。可与《音同》、《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并列。

(江河大地)西夏文

西夏文

中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11世纪西夏主李元昊于1036年颁布西夏文,元代以后湮没。有会意、形声、对转3类符号,其中会意字占大多数。现存西夏文书籍有《同音》(1132)、《文海》(12世纪中叶)、《五音切韵》(1173)、《番汉合时掌中珠》(1190)、《三才杂字》(1223~1226)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7: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