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世同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70 四世同堂28集电视连续剧。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1985年录制,林汝为、李翔、牛星丽根据老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导演林汝为,主演邵华、郑邦玉、杜彭、李维康、李婉芬、辛静。通过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遭遇以及各类普通人家命运的穿插,展示“七·七”事变至“八·一五”光复的历史全过程,倾注了人们对日本法西斯的仇恨,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和民族气节的礼赞。其中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京味十足的地方特色汇合成深沉的艺术引力。获第6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 四世同堂又称“四世同居”、“四世不异居”。指祖、父、孙、曾孙组成的大家庭,并共同生活在一起。 《四世同堂》28集电视连续剧。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北京电视艺术中心1985年录制。编剧:林汝为等。总导演:林汝为。导演:史可夫等。主演:邵华(饰祁瑞丰)、郑邦玉(饰祁瑞宣)、李维康(饰韵梅)、赵宝刚(饰祁瑞丰)、李婉芬(饰大赤包)、周国治(饰冠晓荷)、杜澎(饰钱诗人)、高维启(饰祁天佑)。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著名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老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惶惑》,第二部分 《偷生》,第三部分 《饥荒》。其中第一部《惶惑》于1946年1月由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第二部《偷生》于同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第三部《饥荒》于1975年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为背景,描写了小羊圈胡同的祁家祖孙四代,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期间的生活。小说以错综复杂的画面和情节,展现了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 一段时间,北平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伪政权的统治下的苦难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在苟安的幻想破灭之后的逐渐觉醒,并终于意识到只有坚决抗争到底才有生存出路的过程。小说以祁家四代人为中心,以及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各种人物的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体验、不同的命运归宿等等,展现出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中的北平人民的生活景象。作品深刻地揭露了日伪的残酷统治; 无情地鞭挞了各种各样的汉奸走狗的卑鄙龌龊的生活丑态,如冠晓荷、大赤包等等; 深入地表现出一些知识分子的善良、懦弱、苦闷的心理状态,如祁瑞宣、钱墨吟等等; 充分地描绘出一些下层市民的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如小崔、四爷爷等等。《四世同堂》的整体结构宏大,脉络清晰可辨,结构匀称合理。这部小说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极有特色,以老舍所独有的语言表现形式,描绘出北平人民在沦陷时期的生活轮廓。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十分精彩,能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书中还有许多对北平风土人情的描写,以及对北平街头巷尾的市民生活场景的描写等,都写得出神入化,鲜明生动。《四世同堂》以其宏大的篇幅,充实的内容,饱满的热情,独具特色的语言,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人民苦难生活的图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史诗式的作品。《四世同堂》以它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老舍著。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写于20世纪40年代,以祁家四代人为中心,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区市民的生活。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和不断觉醒。作品结构宏大,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四世同堂对由曾祖辈、祖辈、父辈和孙辈四代人共同组成的家庭的一种通常称谓。这种家庭基本上属于扩大家庭,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典型的大家庭;家庭成员间年龄跨度大;家庭关系特别是代际关系复杂;因家庭劳动力多而适合传统的小农经济制式;利于赡养老人和抚育幼儿,但极不稳定。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这种家庭形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中国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推算,目前中国的这种四世同堂的扩大家庭已占不到全国家庭总数的0.1%。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