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西皮

西皮是皮黄腔剧种的一个腔调。清初秦腔流传到湖北襄阳,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襄阳腔,又向东流传到武汉一带。因它是从西面传来的腔调,故称西皮(皮为腔调)。西皮腔比较刚劲有力,明快爽朗,善于表现欢快喜悦或慷慨激昂的情绪,通常是眼起板落,多切分节奏,行腔跳动大,因而曲调豪放激昂。胡琴定弦为6—3弦,上下句结构。
唱腔上分为生腔和旦腔,两者选用的调式不同。生腔为宫调式,主音为 “1”。旦腔为徵调式,主音为“5”,比生腔移高纯五度演唱,但有时是宫、徵交替。
在西皮腔的基础上产生了“反西皮”,与二黄及反二黄不同,二黄、反二黄的关系是“移宫犯调”,由徵调变为宫调。而西皮与反西皮的关系只是调性改变,属于“同宫转调”。因此,胡琴定弦不更换,与西皮相同,是6—3弦。反西皮的唱腔是在原调的基础上,进行低四度演唱,大部分在低音区,下行迂回,善于表现激愤、哭诉、追忆之情。

西皮

戏曲声腔。也有称“襄阳腔”或“北路”的。明清之交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汉一带,与当地民间曲调汇合而成。在许多剧种中,与“二黄”腔并用,合称“皮黄”。后一般运用于表现雄壮激昂,活泼愉快的情感。

西皮

戏曲腔调之一。渊源于西北的秦腔,清初秦腔传到湖北襄阳,形成襄阳调,再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湖北人称唱词为“皮”,因而将由陕西传来的腔调,称“西皮”。曲调刚劲爽朗,唱腔是“眼起板落”,即弱拍或次强拍开始,强拍收束。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快板、散板等曲调。一般适于各种角色行当表现激昂雄壮,或活泼愉快的情感。由于许多剧种中,西皮与二黄长期在一起使用,故习惯上都称“皮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