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角色扮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角色扮演juese banyan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这一技术最初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于本世纪30年代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始创的。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在分析该技术的原理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得这一技术目前已成为心理学领域中公认的应用范围最广、实施最为容易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角色扮演是莫雷诺首先提倡使用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指个人试图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过程。例如,幼儿在游戏时当开车的司机或者当看病的医生,就是在扮演司机或者医生的角色。角色扮演有时又称为“社会剧”,是一种社会学习方法。角色扮演和角色替代有相同的地方,它们都需要把自己假想成他人。它们的不同之处是角色扮演需要表现假想的角色的外显行为,而角色替代则是一种内隐的心理过程。 角色扮演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社会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的理解,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角色扮演使人们能亲身实践他人角色,更好地理解他人处境,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当有了与他人相似的体验后,人们才会知道在与别人发生相互关系时,自己采取何种态度、何种行为是恰当的。因此,角色扮演是发展人们的社会理解力、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互助与合作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学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应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如学校教育、心理治疗、人员培训等等。(许 燕)角色冲突 指个人不能同时满足不同角色期望和履行不同角色责任时所出现的矛盾心态。古时所说的“忠孝难两全”,就说明了角色冲突问题。当一个人受时间、精力、条件的限制,不能同时满足外在社会不同的角色期望,履行不同角色,而这些角色对其来说又都具有一定意义,回避履行任何角色都会出现消极后果的时候,就出现了角色冲突。为了忠心报国,就要远离父母,不能履行做儿子的角色;而为了奉养年迈的父母,又难于实现自己的宏伟报负。角色冲突的强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角色扮演juese banyan角色承担者遵循角色要求和期望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角色扮演受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地位、所处情境、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角色扮演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其扮演技巧。如果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成功,说明扮演水平高。角色扮演法常用以训练人的行为。通过使当事人承担某种角色,即使他了解了该角色的特点, 也理解了该角色的各种复杂情况,设身处地理解他人心情。幼儿德育过程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来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角色扮演juese banyan角色承担者按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遵循角色期望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角色扮演一词原出自戏剧学概念,原意包含脱离现实生活、伪装做作等意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扮演各种角色时,并无脱离现实、伪装做作之意,因此,社会学家沙宾(Sarbin)曾建议改为“角色行使”(role enactment)。W·库图还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类型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和扮演角色(playing the role)。前者指个人在生活中实际扮演的角色,后者指暂时扮演某个特定的角色,如演戏。一个演员既扮演着一个演员的专业角色,又在某时扮演某个戏剧角色。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背景不同,受不同角色期望的制约,就规定了人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和不同的角色的扮演方式。角色扮演能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扮演者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的认知是否准确,对角色期望的把握是否得当;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扮演者的角色技巧运用得如何。衡量角色技巧的高低有三个维度: 角色扮演社会学名词,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所表现出的思维、行为方式。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许多不断变化的角色,如在工作单位是干部,在孩子面前是父亲,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戏院里是观众,在大街上是行人……。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会中,身份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场合,不断调节和变换自己的角色行为。一个人如果在任何场合都固守一种角色,不知变通,就是角色固着了。角色固着是一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排除这种障碍要明确自己与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当自己的身份、所而临的环境变化时,要注意改变自己的举止,有些角色还需经过意志努力才能习得。 角色扮演即扮演他人的角色,意味着自我在精神或想象中将自己设身于他人的角色位置上,目的是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不一定是为了顺从他人。角色扮演不仅是成人相互作用的特征,也是社会化过程,即学习社会角色的基础。G.米德在其角色扮演理论中指出,在儿童的社会自我发展中的关键阶段,是处于早期“演戏”阶段的角色扮演性质与后期“玩耍”阶段的角色扮演性质之间的阶段。在前一阶段,幼儿扮演他人,并且是单独地或个别地表演这些角色。而到了后期,比较大的儿童能够使自己同时进入处于其他身份上的许多角色。社会学家R.特纳还进一步区别了两种角色扮演:首先他区别了我们实际上采取了他人角色的观点(即米德的演戏阶段)与我们不采取他人角色的观点的角色扮演。其次,区别了反身的角色扮演(即我们使自己处于他人的角色地位上,目的是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与非反身的角色扮演(即我们并不关心别人对我们的自我和我们的角色的这种估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