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论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论文》明袁宗道撰。分上下两篇。上篇专论文之辞。作者坚持文学的历史发展观点,认为“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司马(迁)不能同于左氏(丘明),而今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所以他反对七子摹拟学舌的复古理论,认为是“以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他强调“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下篇专论文之意。作者认为七子剽窃摹拟之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或如李攀龙,“强赖古人失理”,或如王世贞,“不许今人有理”,无理则所达之辞为何物?他们原不曾做一项学问,以茫昧之胸,而妄意鸿钜之裁,“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他认为要想创作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就应该十分重视创作中学识与才能、义理与情性、创新与拟古等相互关系。他强调学问积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种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种语言”,“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他的才能虽不及两位弟弟,但“厌薄俗学,力排假借盗窃之失”(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本传)的见解相同,以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模拟文字,正如字画赝本,决难行世”(《答陶石篑》)。公安一派理论的建设,离不开兄弟之间的相互切磋和补充,钱氏认为“公安一派实自伯修(袁宗道的字)发之”,不为无见。 《论文》作者袁宗道。《论文》上下篇,是宗道的重要文论,文中详细地阐发了他的文学主张。《论文》的上篇,批评当时文坛上李梦阳等倡导摹拟,造成了恶劣的拟古风气,连地名、官制,也都用秦汉的名称,实为可笑之举。文中指出了学习古文与模拟古文的区别:学习古文是学习其实质,不是学习其形式,更不是拘泥于字趋句随。这正如穿衣吃饭一样,穿衣是为了蔽形,吃饭是为了饱腹,而不是学习古人缀叶蔽体和茹毛饮血。学习古人的文章,重点在于如何使文章更通达。《论文》的下篇,其中心论点是:作文须先有“理”(思想学问),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作者指出:“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种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所以没有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这一点,切中时弊。随后,作者又指出:若使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则必须有“理”“充于腹”中。有了“理”,则有了自己的见解。正如道、法、墨、农、阴阳各家,其文之所以为后世所推崇,正是在为文时各自阐发自己的“理”。汉、唐、宋诸名家,也莫不如此。有了“理”,文再随之,自然可写出好文章。最后,作者又尖锐地批评道:李攀龙(号沧溟)、王世贞(号凤洲)二人,一言古人无“理”,一不许今人有“理”,实在是贻误后代的谬论,必须彻底摈弃。这两篇文论,文词浅显而文意深邃,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文学主张。语言流利,接近白活,浅显通达,率真自然。是公安派文论中写得较好的篇目之一,今天读来,对我们学写文章,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