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设问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08 设问

辞格的一种,又称问语、设疑。是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作回答或不回答,以使读者启思引想的修辞方法。设问自答的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生命的路》)设问不答,答案在问的反面的如:“斗争呢,我倒以为是对的。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鲁迅《文艺与革命》)

设问shewen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提问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早有答案,提问只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在此情况下,再给出一个有力的、明白的回答,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设问Shewen

修辞学术语。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修辞格,叫做设问。设问运用的是疑问句式,但与一般疑问句不同。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需要对方给予确切的回答;而设问是无疑而问,提出问题后可以自问自答,也可以问而不答。例如: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王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是难以回答也不必回答的问题,作者用设问的方式,激发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创造了新奇的意境。
❷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作者不是用平铺直叙的方法总结出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这一条真理,而是以设问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作出鲜明的回答。设问的修辞效果主要是引人注目。在诗、文不同位置上使用设问,可以有其侧重;在文章的标题或开头运用设问,能够启发读者思考,引导他们领会主题。例如:
❸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文章的段与段之间运用设问,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
❹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鲁迅《藤野先生》)在叙述事物、分析问题中间运用设问,可以避免语气单调平板,并有助于抒发感情。例如:
❺更夫是旧的,巡警是新的。要用更夫,何用巡警?既用巡警,何用更夫? (李大钊《新的!旧的!》)在文章结尾处运用设问,既可以点明主题,又能增加回味。例如:
❻你在这破土瓶中虽然不免要凄凄寂寂地飘零,但比遗弃在路旁被人践踏了的好罢? (郭沫若《路畔的蔷薇》)设问与反问是有区别的: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本身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增强情感。对于疑问句的三种格式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设问均可使用,而反问经常使用特指问和是非问,很少使用选择问。


设问Shewen

修辞格之一,即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问自答,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另一种是只问不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结束处,作者在列举了一系列和平生活的情景之后问道: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写作中使用设问,可以引起下文,是过渡时常用手法之一;也可以强调作者自己的观点,是突出主题的手法之一。

设问

辞格的一种。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在阐明观点之前有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有一问一答和连问连答两种方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