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词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词源书名。南宋张炎撰。2卷。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秦州(治今甘肃天水)人,世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宋词大家,江东独秀。对于声律的研究,尤多深解。是书即其词学论著。今存旧刊本,收入《词学丛书》、《宛委别藏》、《守山阁丛书》、《四部备要》等。 词源词论。南宋张炎(1248—1320? )撰。二卷。炎有《山中白云词》已著录。《词源》一书元明两代收藏家均未著录。嘉庆十五年江都秦恩据元善起斋旧钞,刊于《词学丛书》,始有足本行世。原书成于元成宗大德间(1297—1307),约二万五千字。有张炎自序,书末有钱良祐、陆文圭二跋。其内容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谓:“上卷评论五音十二律,律吕相生,以及官调、管色诸事,厘析精允,间系以图,与姜白石歌词、九歌、琴曲所记用字纪声之法,大略相同,下卷历论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令曲、杂论、五要十四篇,并足以见宋代乐府之制。”实为一部具有理论规模的词学专著。该书论词,以“雅正”为依归,又力主清空。雅正之论,取径已十分狭窄,继之而主清空,过于偏颇,不甚足取,实为宋末词风之弊在理论上之反映。此书对后世词家有一定影响。有《词学丛书》本,《宛委别藏》本,《榆园丛刻》本等。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词话丛编》本,无原书序跋。另有《词学小丛书》本,作一卷。 词源词话。二卷。宋元间张炎撰。张炎(1248—1319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南宋初“中兴四将”之一循王张俊六世孙。俊本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渡后,家于临安(今浙江杭州),遂占籍。故炎每自称“西秦玉田生”。曾祖张镃、父张枢,皆擅词精音律。祖父张濡,宋末驻守独松关,宋亡,为元人所杀,籍没家产,张炎由承平贵公子沦落江湖。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一度北游燕京,次年南归。浪迹江浙各地,曾设“卜肆”于四明(见袁桷《赠张玉田诗》)。延祐四年(1319)后,落拓以终,年约七十余。有词集八卷,名《山中白云》。《词源》上卷详论五音十二律,律吕相生,以及宫调、管色诸事;下卷历论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离情、小令、杂论等十五目,末附杨缵(守斋)《作词五要》一篇。从音乐与文辞两大方面,对作为“倚声之学”的词,进行了系统探讨。 《词源》诗歌评论著作。南宋末凤翔成纪(今天水市区)人张炎著,共 2 卷。张炎(1248—1319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主要记述张炎在词学上用功 40 年的心得体会。上卷 14 目,谈音律;下卷 16 目,谈对词人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词学理论。在对前人的评价上,张炎推崇苏轼、秦观,反对柳永的风月、周邦炎的软媚、辛弃疾的豪迈、李清照的俚俗、吴文英的质实,一味主张清空。由于他对许多大作家的长处看得太少,结果使自己的创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限制。 词源南宋末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张炎著,共2卷。主要记述张炎在词学上用功40年的心得体会。上卷14目,谈音律;下卷16目,谈对词人的评价和自己的词学理论。在对前人的评价上,张炎推崇苏轼、秦观,反对柳永的风月、周邦彦的软媚、辛弃疾的豪迈、李清照的俚俗、吴文英的质实,一味主张清空。由于他对许多大作家的长处看得太少,结果使自己的创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了限制。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