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词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词科❶宋代科举考试科目中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词学科等四科的通称。绍圣元年 (1094年)五月,为了选拔起草诏诰的人才,特设宏词科。每开科场,许进士登科者赴礼部投状乞试。依试进士法,差官考试章表、戒谕、露布、檄书等九种文体,录取名额一般为3~5人,考试合格者申报三省审核,分为上、中两等,上等循两资,中等循一资,承务郎以上比类推恩,词格超群者临时取旨。大观四年(1110年)六月,改为词学兼茂科,加试制、诰,不试檄书;每岁附贡士院引试。宣和三年(1121年),定三岁一试,此后相沿不改。绍兴三年(1133年)八月,改称博学宏词科,凡有官人不以有无出身,除归明、流外、进纳人及犯赃罪人外,均许应试。愿试者先投所业三卷,学士院考其能者召试。考试制、诰、诏、表等十二种文体。每试六题,分三场,每场一古一今。合格者分为上、中、下三等,推恩比旧制亦更加优异。嘉熙三年(1239年),改称词学科,每年一试,只试文词,不责记闻,考试较易,待遇也相应降低。有宋一代,词科共取约一百一十多人。 词科❶宋代科举考试科目中“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词学科”等四科的通称。绍圣元年(1094),为选拔起草诏诰的人才,特设宏词科,许进士登科者赴礼部投状乞试,依试进士法,差官考试章表、戒谕、露布、檄书等九种文体,录取名额一般为三至五人,分上、中两等推恩。大观四年(1110),改为词学兼茂科,加试制、诰,不试檄书。宣和三年(1121),定三年一试,此后相沿不改。绍兴三年(1133),改称博学宏词科,考制、诰、诏、表等十二种文体,合格者分为上、中、下三等,推恩比旧制亦加优异。嘉熙三年(1239),改称词学科,每年一试,只试文词,不责记闻,考试较易,待遇相应降低。有宋一代,词科共取约一百一十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