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诱导效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诱导效应youdao xiaoying

两个不同原子形成键的双原子分子,由于这两个相互结合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在两个原子间电子密度分布是不平均的,所形成的键有极性。在多原子分子中,这种极性不仅存在于两个相互结合的原子之间,而且还影响着分子中不直接结合的部分。这种取代基的影响沿着分子的键传递,引起分子中电子密度分布的不平均,而且依取代基的性质“转移”方向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一个键的极化作用引起邻近键的极化作用称为诱导效应。例如,在一个碳链的一端碳原子上连接一个氯原子…C3—C2—C1—Cl,Cl比C有较大的电负性,C1与C1共价键的电子对偏移向Cl原子导致Cl原子得到小量负电荷,用δ-表示,Cl上有小量正电荷,用δ+表示。因C1上荷正电荷,它将吸引从C1和C2间共价键的电子对趋向于自己,引起了C2得到小量正电荷,但电荷量小于C1上的,因为Cl原子的影响是通过C1传递到C2的。同样,C3得到正电荷又将小于C2上的:
这种类型的电子转移沿着链进行是永久性的。这种效应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实际上,经过第二个碳原子后作用就很小了。
诱导效应一般用I表示,测量相对诱导效应是在分子R3CH中选择H为标准,如果当H被Z (原子或原子基团) 取代后,R3C部分中电子密度比在R3CH小,Z具有吸引或电子夺取的效应,用-I表示。如果R3C部分中电子密度大于R3CH中的,则Z具有电子相斥或电子给与的效应,用+I表示。
下面列举的原子或基团以降低效应顺序排列:
+ + +
-I: NR3,SR2,NH3,NO2,SO2R,CN,COOH,F,Cl,Br,I,OR,OH
+I: O-,CO-2,(CH3)3C,(CH3)2CH,CH3CH2,CH3

诱导效应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的电子云密度向取代基的电负性决定的方向偏移的效应。这种作用沿着原子链而传递并随链的增长而迅速减弱或消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