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豁然贯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豁然贯通宋明理学用语,指认识和道德修养的高级阶段。北宋程颐在谈到格物致知的方法时说:“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遗书》卷18)朱熹发挥了程颐的思想,在“脱然自有贯通处”、“豁然有觉处”等提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豁然贯通”的用语。“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补大学格物致知传》)。他所谓的“豁然贯通”,是指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对“天理”的融会贯通和顿然觉悟。为了达到这个飞跃阶段,必须经过“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渐进阶段。但他所谓的“格物”,并不是研究客观事物,而是在内心修养上下功夫。朱熹“豁然贯通”的思想,有似于佛教“顿悟”的说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