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4 象长鼻目,象科。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3米。重4—5吨。全身皮厚,毛少,4肢粗壮,具5趾。耳壳大,眼小但视觉锐敏。鼻与上唇愈合成圆筒状长鼻,鼻端有指状突起,感觉颇敏。上颌门齿大而长,通称“象牙”长达1.8米。群居,每群约30头左右。喜浴身于泥潭,善游泳。食芭蕉野果、竹叶、嫩芽等,食量甚大。16—24岁性成熟,无固定发情期。怀孕期21—22个月。哺乳期2年。寿命长约60—70年。有2种:非洲象:鼻端有2个指状突起,雌、雄皆有发达的象牙,不易驯服,产于非洲。亚洲象:鼻端指状突起1个,仅雄象有发达的象牙,易驯服,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及我国云南等地。我国古时分布较广,北曾到达河南,以两广、福建、云南为多。现仅残留于云南省南缘西双版纳一带。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象xiang参见“对应”. 象xiangElephas脊椎动物,哺乳纲,长鼻目,象科。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3米,体长5.5~6.4米,体重约4~6.7吨。四肢粗壮如柱,皮厚毛少。鼻与上唇愈合并有面部肌肉参与,共同形成圆筒状长鼻,鼻端有指状突起1~2个。上门齿大而长,伸出口外,通称“象牙”,无犬齿。现存有2种:容易驯服的小耳亚洲象,鼻端具有1个指状突起,仅雄象有发达象牙。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地;另1种为具有大耳的非洲象,鼻端有2个指状突起,雌雄均有发达象牙,质量优于亚洲象的象牙。不易驯服,产于非洲。可供役用并供展览。象牙是上等手工艺原料,由于获取象牙,大批象遭残杀,数目大大减少。我国已将亚洲象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象的化石发现很多,分布在世界各地。象的进化阶段是由最早发现的始祖象(第三纪早期,大小似猪),经过古乳齿象、乳齿象、剑齿象、猛犸直至现代生存的象,体型由小变大,上门齿由正常大小变得突出甚长的“象牙”,臼齿咀嚼面由小、两列隆起变成咀嚼面宽广,具有多列隆起。 象Xiang长鼻目象科动物的统称。体型巨大,最大的雄象体高3—3.5米,体重可达7吨,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皮肤粗厚,被毛稀少。四肢非常粗壮。鼻与上唇连在一起并延长成长筒形,运动灵活自如。没有犬齿。上颌的一对门齿特别发达,突出唇外,即所谓的“象牙”。主要生活在热带丛林之中,性喜结群,群体由几只乃至几十只个体组成,其中由一头身强体壮的雄象作为“头领”。一般在早晨和傍晚活动,主要以树叶、嫩竹、野芭蕉、青草等为食。进食时一般是用长鼻卷取食物送入口中。饮水时也是将水吸入鼻道,再举起长鼻流入口中。喜欢水浴,常将湿泥涂在身上以防蚊虫叮咬。一般视力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十分发达。繁殖力较弱,每隔5—6年才生育一次,每胎1仔。刚生下来的小象全身长满密密的长毛,体重达80—90公斤。经过二、三周后,长毛逐渐脱落,只剩下背上与头上一些稀疏的毛。性成熟期为14—15年。寿命较长,一般可活60—70岁以上。现存两种,因产地不同分别称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和非洲象(Elephas africanus)。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地。在我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非洲象广泛分布于非洲的热带地区。这两种象的主要区别是:亚洲象体型较小,额部下凹,鼻端有一个突起,只有雄象具象牙;非洲象体型较大,额部凸出,鼻端有两个突起,雌雄都具有象牙。 亚洲象 象牙质地坚硬,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工艺品原料,主要用于雕刻之中。此外,亚洲象经驯养以后可供骑坐和役用,也可以用于马戏表演。近年来,随着野生象数量的急剧减少,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组织已经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买卖活动。我国也已把亚洲象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象elephants哺乳纲,长鼻目,象科。现存最大的陆上哺乳动物。体高3 m,体长5~6.4 m,重5 000 kg。鼻与上唇延长形成圆筒状的长鼻。上颌门齿大而长,突出唇外,通称象牙。皮厚,毛稀,肢粗如柱。群栖于大草原和森林中。有两种: 象❶古郡名。秦统一岭南(今广西)的越人部落后置。包括今广西百色、钦州、南宁、玉林、河池等专区的大部和越南北部地区。治所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 汉武帝灭岭南“南越国”,析其地为郁林、合浦两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