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费雅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费雅喀部族名。亦作非牙喀或飞牙喀等。自称“尼夫赫”,乃费雅喀语“人”之意;而俄人称“吉里亚克”。源于金代的吉里迷。主要分布于黑龙江下游及其以东沿海一带,至库页岛地区。经济生活以渔猎为生,习俗与赫哲相近,也以鱼皮为衣,使用狗拉雪橇,而语言不同,清初进行招抚,设乡长姓长以统之。据记载,十八世纪,居住在黑龙江下游一带的费雅喀有五十个氏族,共二千二百五十户;居住在库页岛的费雅喀则有杜瓦哈、讷鄂德、雅丹、绰敏、舒隆乌鲁、陶六个氏族,设姓长六、乡长十八,穿袍二、白丁一百二十二,共一百四十八户。十九世纪,居住在提米河和鄂霍次克沿岸的费雅喀有十八个氏族。各氏族定期向清朝进贡貂皮。 费雅喀部族名。又写作飞牙喀,费牙喀。黑龙江下游及其以东至库页岛,为其主要居住地区。该部自称 “尼夫赫”,即费雅喀语“人”的意思。俄国人则称“吉里亚克”。经济生活以渔猎为生,习俗与赫哲族相类似,以鱼皮为衣,使用狗拉雪橇,故又被称为鱼皮部或使犬部。清 (后金) 初,先后被努尔哈赤、皇太极招抚,其部众部分就地安置、留守故土,保留费雅喀族称,大部分被迁入辽东地区,编为牛录,正式加入八旗满洲,成为满族共同体之组成部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