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贺若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19 贺若弼544—607

隋初名将,军事家。洛阳人,字辅伯。北周将贺若敦之子。北周时,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封襄邑县令。隋初,高熲荐任吴州(今江苏扬州)总管。文帝征询平陈大计,献取陈十策。开皇八年(588),隋伐陈,任行军总管,令以弊船置渎内、缘江防军交代要大张旗帜、缘江时有狩猎人马喧噪等假象迷惑陈军,至陈不复设备。九年(589)正月初一,乘陈军庆祝年节麻痹无备,大雾四塞,陈主昏睡之机,率本部兵于瓜洲 (今江都县南40里江滨) 首先渡江,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白土岗败陈军主力,并乘胜攻克京口(今江苏镇江)等地。因功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后从炀帝北巡时,因议论炀帝待突阙可汗过厚,以诽谤朝政罪被杀。

贺若弼544—607

隋大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北周时,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其计居多。拜寿州刺史。开皇初,隋欲伐陈,访可任者,高颍荐之,拜为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欣然以为己任。献取陈十策,高祖称善,赐以宝刀。开皇九年(589年),大举伐陈,以为行军总管。以大军渡江,袭陈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市),攻拔京口(今江苏镇江)。其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立斩之。又将所俘六千余人,皆释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岗(今南京紫金山南麓),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初战,其军屡却,及和陈军因胜而骄,士卒怠惰时,督厉将士,殊死战。大破之,擒萧摩诃。摩诃颜色自若,释而礼之。及军入北掖门,韩擒虎己获陈叔宝。既而忿恨不获叔宝,功在韩擒虎之后。于是与擒虎相询,挺刃而出。文帝迎劳之,曰:“克定三吴,公之功也。”命登御座,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候大将军。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己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负官。后数年下狱,除名为民。岁余,复其爵位,不复任使。杨广在东宫,谓其曰:“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对曰:“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意己才可称为大将。大业三年(607年)从炀帝北巡,至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炀帝令人作大帐,其不可坐数千人,召突厥启民可汗享之。他以为太侈,与高颎等私议得失,为人所奏,竟被杀害。时年六十四岁。

贺若弼544—607

隋朝大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北周时任寿州刺史。隋文帝时,任吴州总管。进取陈十策。开皇九年(589年)任行军总管,率大军渡江,攻拔京口,进据钟山,遂灭陈。以功进位上柱国,封宋国公,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后被炀帝所杀。

贺若弼544~607

隋将。字辅伯,河南省洛阳人。祖先出自漠北部落,北魏孝文帝时迁居洛阳。他少时骁勇,善骑射,能文,博涉群书。北周时,官至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隋初,任吴州(今江苏苏州)总管,镇守广陵。因献取陈十策,为文帝杨坚所重。开皇八年(588年),隋大举伐陈,若弼为行军总管,与韩擒虎共同攻打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活捉陈大将军萧摩诃。即以军功加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任右领军大将军。由于居功自傲,因未晋宰相大为不满,十二年(592年),免官为民,虽即复官,却不再受重用。大业三年(607年),因与高颎等议论炀帝奢侈,被人告发,遂以诽谤朝政罪与高颎等同时被处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