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420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神宗第十一子。哲宗时封为端王。宋代书画家。崇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位(1101—1125)间,腐朽昏庸,任用权奸,穷极土木,大建宫观。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惟专心绘事,广收书画古物,取古今名人所画,上自曹不兴,下至黄居寀集一百帙,列二十四门,总一千五百件,名曰《宣和睿览集》,又罗致画家,扩充翰林画院,并将画院列于其他各院(书、琴、棋等)之上,用科举办法选拔画家。令文臣编辑《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等。仅 《宣和画谱》就有20卷,包括231家,6396件作品。赵佶绘画重视写生,以工细双勾花鸟画著称,《画继》称其“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今传赵佶作品多为画院高手代笔,自题款署名,常署“天下第一人”,押“天水”、“宣和”、“政和”小玺。如《芙蓉锦鸡图》(有专条,藏故宫博物院)、《腊梅山禽图》等皆是。《柳塘芦雁图》(藏上海博物馆)和《四禽图》公认为赵所画。又有《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创瘦劲锋利如 “屈铁断金”的“瘦金体”。亦书狂草。传有真书及草书《千字文卷》等书迹。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书画家。他在位期间,有意提高书画的地位,把书画正式列入国家科举制,出题取仕。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常去课堂指导创作。本人在书画方面有较高造诣,创瘦金书。绘画强调法度,追求逼真,精密不苟。他在位期间令文臣编纂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和《博古图》等书。今存有赵佶题字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哪些是亲笔,哪些是代笔,迄无定论。作品主要有《芙蓉锦鸡图》、《祥龙石》、《柳鸭芦雁》等(见彩色图版)。

赵佶Zhaoji 1082—1135

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政治上昏庸无能,任用佞臣,对内搜刮无度,无休止建造豪华的宫室园圃,对辽金侵扰屈辱求和,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后死在五国城。但他酷爱绘画,大力扩充画院,兴办画学,搜罗、鉴定宫廷藏画,编《宣和画谱》。赵佶的书法学薛稷,行笔坚挺劲美,称为 “瘦金书”。善画花竹翎毛和水墨花卉,他重视写实,极力主张构思要不落陈套,现今传为他的作品多数为细腻柔丽的典型宫廷花鸟画,如《瑞鹤图》、《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等,还有人物画如《听琴图》等。赵佶所作《芙蓉锦鸡图》描绘一只锦鸡落在芙蓉花枝上,锦鸡凝神注目的神态,芙蓉花娇弱妩媚的姿容,都十分生动。

芙蓉锦鸡图 赵佶

赵佶1082—1135

即北宋徽宗。北宋书画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搜罗绘画人材,使文臣编辑书画文物资料,并亲自过问翰林图书院。书法自创一种“瘦金体。”绘画重视写生,注重“法度”、“形似”,以精逼真著称。存世的画迹有《芙蓉锦鸡图》、《四禽》等。参见“历史”中的“宋徽宗”和“书法,篆刻”中的“赵佶”。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在位25年(1101—1125)。书画家。书学黄庭坚,后创“瘦金体”,自成一家。善画人物、花鸟、墨竹,尤为专善翎毛,栩栩有生意。他把书画列入国家科举制,出题取仕,并亲管翰林画院。其御府藏书画百倍先朝,号称古今名人新画1500件,编成《宣和睿览集》、《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对兴书画,培养艺术人才,推动宫廷绘画,繁荣文化有一定贡献。其绘画为工至甚,精密不苟。传世之作《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藏故宫博物院),绘一只锦鸡落在芙蓉花枝上,花枝有摇曳动荡之感,锦鸡羽毛、毛翎班纹华丽,注目神态如生,芙蓉娇媚姿容,生动感人,可称为形神兼备之佳作。故宫博物院藏有《听琴图》,枝叶郁茂苍松一株,旁有翠竹数竿,松下设石墩,一人危坐弹琴,左右各一人双坐侧耳倾听,一童子拱手侍立。松风琴声悠扬,听琴人俯首凝神静听,松下香炉青烟袅袅,鸣响着乐音优雅之境界,显示着宫廷尊卑色彩。然徽宗拙于治国,政事腐败,终致国破身虏,千古遗恨。故宫博物院所藏《芙蓉锦鸡图》、《听琴图》、《摹周防虢国夫人出游图》,以及藏上海博物馆的《红蓼水蓠图》、《千字文》等均有印本传世。

赵佶1082—1135

字佶。宋神宗之子,即宋徽宗,于元符三年(1100) 正月,继帝位。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传帝位于太子赵恒,自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靖康二年(1127),金兵破汴京被俘,押赴北上。次年八月至金国都城(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白城),封“昏德公”。建炎四年(1130),由韩州被徙至五国城 (松花江下游)。绍兴五年(1135)四月卒,年五十四岁。其工诗赋,善书画。自流移塞北以来,伤时感事,时有歌咏,积千有余首。

赵佶

赵佶 (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神宗之子,哲宗时封为端王。即位前,独好研修丹青,图史射御。同王诜、赵令穰、黄庭坚、吴元瑜等交往。
在位 (1100—1125) 期间,政治腐败,穷奢极欲,任用蔡京、童贯等权奸把持朝纲,推行 “守内虚外” 的政策,致使民族阶级矛盾激化。1126年1月,传位于其子赵恒 (钦宗),自称 “太上皇”。1127年同钦宗被金兵俘虏,死于五国城之越黠 (今黑龙江依兰)。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盛极一时; 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召集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任米芾为书画学博士,赐予画院的画家佩带金紫鱼袋,将画院列在其他各院(书、琴、棋等) 之上。任命宋子房为主考官,用科举办法选拔画家,对绘画艺术,起了推动和倡导作用。擅书法,真书学薛曜,草书学黄庭坚,自创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 和 “瘦金体”。《铁围山丛谈》谓: “裕陵 (赵佶) 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 传世书迹有真书及草书 《千字文卷》 等,现藏上海博物馆。绘画得吴元瑜传授,继承崔白风格,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 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见生动。认为画孔雀上墩,必先左脚。亦擅画山水和人物。获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 之誉。但有些作品乃画院中高手代笔。画后押字用 “无水” 及 “宣和”、“欧和” 小玺或用瓢印史鱼篆文,还常押书 “天下一人”。传世作品有 《芙蓉锦鸡图》 轴,现藏故宫博物院; 《柳塘书雁图》 卷,藏上海博物馆;《摹张萱䝞国夫人游春图》 卷, 藏辽宁省博物馆。

赵佶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书画家,神宗之子,哲宗时封为端王。即位前,独好研修丹青,图史射御。同王诜、赵令穰、黄庭坚、吴元瑜等交往。
在位(1100—1125)期间,政治腐败,穷奢极欲,任用蔡京、童贯等权奸把持朝纲,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致使民族阶级矛盾激化。1126年1月,传位于其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1127年同钦宗被金兵俘虏,死于五国城之越黠(今黑龙江依兰)。
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盛极一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召集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任米芾为书画学博士,赐予画院的画家佩带金紫鱼袋,将画院列在其他各院(书、琴、棋等)之上。任命宋子房为主考官,用科举办法选拔画家,对绘画艺术,起了推动和倡导作用。擅书法,真书学薛曜,草书学黄庭坚,自创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铁围山丛谈》谓: “裕陵(赵佶)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传世书迹有真书及草书《千字文卷》等,现藏上海博物馆。绘画得吴元瑜传授,继承崔白风格,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工花鸟,相传用生漆点鸟睛,尤见生动。认为画孔雀上墩,必先左脚。亦擅画山水和人物。获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之誉。但有些作品乃画院中高手代笔。画后押字用“无水”及“宣和”、“欧和”小玺或用瓢印史鱼篆文,还常押书“天下一人”。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柳塘书雁图》卷,藏上海博物馆;《摹张萱䝞国夫人游春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

赵佶

北宋书画家。即宋徽宗。1082年生,1135年去世。擅书法,自创“瘦金体”。工花鸟,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也擅山水和人物。1100~1125年间在位,1127年与钦宗被金人所俘。1111年作《筠庄纵鹤图》。1112年作《瑞鹤图》卷,上绘20只丹顶鹤(51cm×138.2cm)。作有《芙蓉锦鸡图》轴(81.5cm×53.6cm)。《听琴曲》轴(147.2cm×51.3cm)。《腊梅双禽图》(25.8cm×26.1cm)。《雪江归棹图》卷(30.3cm×190.8cm)。《枇杷山鸟图》(22.6cm×24.5cm)。《祥龙石图》卷(53.8cm×127.5cm)。《柳鸦图》卷(34cm×223.2cm)。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