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赵金龙起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赵金龙起义

清道光(1821—1850)年间湖南瑶族人民起义。道光十一年(1831),赵金龙(湖南江华县锦田长塘寨人,瑶族)与常宁县枫木坪瑶民赵福才在湖南南部、广东北部山区瑶民中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锦田镇起义。聚众五、六百人。义军以头裹红布为号,发布告示,改元金龙元年。继而进入蓝山、宁远等地,发展到三千余人。十二年二月在蓝山祠堂圩伏击清军,歼灭提督海凌阿、副将马韬及官兵三千人, 声势大振。新田县瑶民赵文凤响应起义,率二千余人与赵金龙会合,队伍扩大至万余人,先后攻占常宁、武冈、新宁等县城, 势力扩及整个湖南和广西贺县、富川,广东连南、连县等地。三月清朝廷调集五省官军围攻,经多次血战,义军被困于常宁县洋泉镇。赵金龙阵亡,赵文凤被捕牺牲。

赵金龙起义

清道光年间湖南瑶族农民起义。道光十一年(1831),江华瑶族农民不堪官府赋税剥削,在赵金龙领导下举行起义,杀死官吏20余人,蓝山、宁远及广东连县、连南和广西富川等县瑶民纷纷响应,队伍扩大到数千人。清朝廷派长沙协副将嵩龄、湖北提督罗思举等率军2万余人前往镇压,被起义军击败。又派湖南提督海凌阿和宝庆协副将马韬率兵3000人自宁远、蓝山进击,起义军设伏祠堂坳,全歼清军,击毙海、马等。起义军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1万多人。赵金龙率众乘胜出击,攻占常宁、武冈、新宁等县城,势力扩及整个湘南及广东、广西沿边10余县。十二年 (1832),清廷又急调湘、鄂、粤、桂、黔五省清军前来镇压,起义军被困常宁洋泉镇,激战20余天,赵金龙和大部义军战死。余部突围入广东北部山区,在赵子青领导下坚持斗争,数月后失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