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跗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跗注春秋时军服之一种。若今之褥,长至脚背。郑玄《杂问志》则以为浅红色牛皮所制军衣。 跗注fūzhù先秦时一种鞋裤相连的军裤,用赤色的软牛皮制成,上束于腰,下裹于足,便于行动。《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韎韦之跗注,君子也。’”晋杜预注:“韎,赤色,跗注,戎服。若裤而属于跗,与裤连。”《国语·晋语六》:“鄢之战,郄至以韎韦之跗注,三逐楚平王卒。”三国吴韦昭注:“跗注,兵服。自要以下,注于跗。”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二:“华不注,‘不’音‘跗’。跗注,戎服,山形似之,故以为名也。”郝懿行《证俗文》卷二:“跗注,着足而属于裤,如今靿子鞋之制,取其装束劲急而防失坠也。”一说即战裙。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三:“战裙之始,按《国语》……注:‘跗注者,兵服,自腰以下注于跗。’则今之战裙,盖本此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