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跨鼓中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跨鼓中幡是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表演的会,由厨行同业所办,会名“乡祠前远音跨鼓中幡会”,相传建立于清康熙年间。乾隆曾因幡会接驾表演精彩而赏赐龙旗两面、鼓手8人每人一件黄马褂。跨鼓队是大鼓八面,用黄绳系于颈间,鼓手穿黄马褂;铛子八面,击者每人穿黄坎肩;另有双髻文童12人,各著鲜衣,手托花篮;武童也12人,手持对钹。演奏时,跨鼓声轻重缓急不同,铛子打点。文童轻歌,唢呐伴奏。武童则击耍对钹和人体摆字,常摆的吉祥词为“江山太平”、“天下太平”等,变换极迅速。中幡队最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长竹竿挂长幡,幡宽五尺,青缎面,红布里。幡顶斜插旗子两面、灯笼两个、伞盖三把,并系缀铜铃若干,每架各有长幌绳两条。每架总重超过百斤,行会中或托手中、臂上或杠肩头。表演时则顶上额,或伸臂托塔,表演者作各种惊险动作,但幡竿不能离身,不能倒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