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蹴鞠图铜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蹴鞠图铜镜宋,径11厘米。湖南省博物馆藏。蹴鞠是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传说起源于黄帝,或说起源于战国。蹴,即踢;鞠,唐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韦为之,中实以物”即充以实物的皮球。蹴鞠亦作“蹙鞠”、“鞠”。“蹴鞠”,盛行于汉代社会各阶层和军旅之中,是带有杂技和舞蹈相混合的足球运动,发展至唐代逐渐成为竞技运动。此铜镜背纹浮雕图,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青年男女进行球赛的情景。图的背景是一片宽阔的草坪,后有院墙,前立一块玲珑太湖石,近处草坪上一少男少女正在对踢。少男戴无脚幞头,着衫系带,身稍向前倾,蹲步。少女头梳双髻,着对襟半长衣,一脚微抬作踢球状,富有动感。球上还隐约可见桔𨐰状缝合痕,似唐人所谓“八片尖皮”缝合的球。少男身后有一手执铃状筹码青年,凝视着双方,计失败的筹码。少女身后一位穿百折裙的女子,也关注着比赛的情况。整个画面明朗清晰,富有生活情趣。古代足球比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设球场,一种不设球场。前者球场正中设网状球门。《东京梦华录》记载宋徽宗做寿时,宫中举行了一场有球场的球赛。不设球场赛有两类,即分班和不分班,有一人场、二人场至十人场等十种打法。此铜镜所描绘的正是两个对踢的二人场,又叫“打二”。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件与此相同的蹴鞠图铜镜。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