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中立zhongli指不参加战争的国家对交战国所持的法律地位。站在中立立场上的国家,被称为中立国。中立国对交战国双方采取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态度,并从而产生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发表中立宣言或声明,或采取事实上遵守中立义务的方式确立其中立地位,取得战时的中立权利与义务。中立是以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状态为前提,并且只有在同交战国的相对关系中才存在的地位。它不是与战争无关的立场,而是用特殊的方式同战争发生关系的立场。按照1907年《海牙公约》的规定,中立国领土不可侵犯。中立国不得对交战国任何一方给予援助,否则即丧失其中立地位。战时中立不是国家的法律义务,而是国家根据自己的政策和利益决定的。 中立战国时期常用语。表示一国与处于敌对的两国无所亲疏。这个意思被后代沿用,直至今日。 中立传统的国际法上的中立指战争时期非交战国选择的不参与战争,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即战时中立。一个国家选择中立地位,可以通过发表中立宣言或声明,也可采取事实上遵守中立义务的方式。中立国必须不向交战国提供借款和军火; 不允许任何一方为军事目的使用其领土或资源; 不允许其领土成为战争的场所; 不允许军队或军需弹药穿越其领土; 不允许将其领土用作战争准备或战争活动的基地,交战国必须尊重中立国的主权,不得侵犯中立国的领土。战时中立不同于政治意义上的平时中立,这种中立是一国的对外政策,指不参加联盟 (不论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拒绝在本国领土上设置外国军事基地、驻扎外国军队,不歧视不偏袒任何特定国家。 中立Neutrality指按国际法规定,一国政府在战争期间不参与任何战事。中立国政府不向交战国提供直接援助,但可公正地提供间接援助。虽然美国早在独立战争以前就已形成比较明确的中立思想,但到1793年华盛顿总统发表中立宣言时才第一次正式声明在外国战争中采取中立立场。1794年 6月,华盛顿的声明发布后不久,美国颁布了中立法,试图管理本国与法国革命战争交战国之间的民间贸易。欧洲接连不断的战争所造成的困难局势使美国于1794年签订了杰伊条约,1798年爆发了美法海战,1806年美国通过了断绝贸易法,1807年制定了禁运法,1808年颁布了禁止输入法。在欧洲拿破仑失败后一段时期内,美国通过了禁止实行有名无实的封锁、确立水运自由、货运自由的原则、禁止牟取暴利和保障敌方船只运输非禁运中立物资的安全等措施,努力使中立原则具体化。内战时期,由于联邦对南方的封锁和英国对南方的援助,中立政策出现了问题。在1899年和1907年两次召开的海牙会议上和1909年的伦敦声明中,美国的中立原则未被接受。中立权遭践踏是导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于1931年入侵满洲、1937年入侵华北和 1934—1935年的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都使中立政策出现了新问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