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美望厦条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0 中美望厦条约亦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年7月3日,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全文共34款。内容除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原则,取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和附件里规定的各种特权外,有些方面的侵略特权还超过了中英有关条约的范围。主要内容是: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夺取在中国沿海各口的贸易权,中国要改变税率,必须取得美国领事同意;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各口“巡查贸易”;清政府承担保护侵略者的义务;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侨与任何外国侨民在中国发生诉讼,都由美国领事审讯,“中国官员不得过问”;美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中美望厦条约Zhongmeiwangxiatiaoyue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中,美国充当英国侵略者的主要帮凶。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美国专使顾盛用军事恫吓和外交讹诈的手法,胁迫清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即中美《望厦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该条约不仅规定美国享受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享受的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还获得了几项新的特权: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民事或刑事案件,“由领事等官抓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而且美国人与其他任何外国人在中国发生的一切诉讼,必须“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中美望厦条约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清朝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为《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因签订于澳门望厦村的普济禅院,故又称《中美望厦条约》。鸦片战争后期,美国派出军舰到澳门,“保护”其在华商民,并以此作为其在华活动基地。1844年,美国专使顾盛 (Caleb Cushing) 抵达澳门,采取外交讹诈与军事恫吓的手法,诱迫清朝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他命令军舰闯到附近海面耀武扬威,他又抓住清朝政府不愿外国使者进京的心理,提出进京觐见中国皇帝的要求。清朝政府为了阻止其进京,让两广总督耆英与其谈判。谈判在澳门半岛的望厦村举行。双方很快就签订与《中英南京条约》约略相仿的条约。该条约共34款,并有名为《海关税则》的附件。通过这一条约,美国不仅取得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获得的割地、赔款之外的所有特权,还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并取得美国军舰可以自由进入中国领海的特权。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