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辞赋流变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辞赋流变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出版。著者李曰刚,前中央大学教育系中国文学辅系毕业,曾任新加坡义安学院中文系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主任等职。该书原为作者所撰《中国文学流变史》第二编“辞赋史”。除总论外,共有七章组成,依次为骚赋(楚辞)、短赋(荀赋)、古赋(汉赋)、俳赋(魏晋南北朝赋)、律赋(唐宋赋)、散赋 (宋赋)、股赋(明清赋)。著者对各种赋体的命名、渊源、特质、作家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作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作者认为,辞赋远承古《诗》之“赋”义,近得楚人之“骚”体,并与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游说辞令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屈原被放逐后,将平日学《诗》所得之铺采摛文、设辞托讽的工夫,发为骚辞,以抒其忠君忧国、伤时疾俗之愤,由外交名流一变而为辞赋开山祖师。至汉代一统,社会得三百余年之长治久安,捭阖纵横已无所施,于是一般文人学士乃移其简练言辞之心力,转而用于雕琢辞藻,歌颂太平盛德,以博帝王欢宠,而为干禄进身之阶。所以辞赋特盛于两汉,而陆贾,主父偃辈,在《汉书·艺文志》中被列于纵横家之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