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4 辽916—1125契丹族建立的政权。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左旗南波罗城)。947年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疆域南与北宋接界,东北至黑龙江入海口,西北到蒙古共和国中部。1125年被金政权灭亡,传9帝,历210年。其间983年至1066年曾改称契丹。 辽 世 系 表 辽朝代名。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创建。始于公元907年,公元916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公元947年改为辽。公元983年至1066年间重称契丹。公元918年始建国都于西安平,称为皇都。天显十三年 (公元943年) 更名上京。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其疆域东北到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到外蒙古中部,南至霸州,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宋交界。公元1125年被金所灭。共历九帝,210年。《辽史·地理志一》: “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 去榆关1130里,去幽州又714里。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高原多榆柳,下饶蒲苇。 当元魏时, 有地数百里。 至唐, 大贺氏蚕食扶余、室韦、奚、靺鞨之区,地方2千余里。贞观三年 (公元629年) 以其地置玄州。寻置松漠都督府,建8部为州,各置刺史: 达稽部曰峭落州,纥便部曰弹汗州,独活部曰无逢州,芬阿部曰羽陵州,突便部曰日连州,芮奚部曰徒河州,坠斤部曰万丹州,伏部曰匹黎、赤山2州。以大贺氏窟哥为使持节10州军事。分州建官,盖仿于此。迨于五代,辟地东西3千里。遥辇氏更8部曰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嗢部,属县41。每部设刺史,县置令。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5州备焉。又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 加以私奴置投下州。总京5,府6,州、军、城156,县209,部族52,属国60。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辽朝代名。中国封建皇朝。后梁贞明二年(916),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设法控制各部落领袖,废除部落联盟制度,称天皇帝。建立契丹国,年号神册,定都临潢府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大同元年 (947) 二月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契丹为辽。乾亨四年 (982) 景宗病死,耶律隆绪即位。次年改国号辽为契丹。道宗咸雍二年 (1066) 又复称辽。历史上习称之辽朝、辽国。辽的各项制度带有民族和地区色彩,并且处于汉化过程中。其官制设南北面官,所谓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 《辽史》卷45《百官志》)。北面官主治契丹事务,其中亦有南北区别。官员多由地位显赫的家族世选。南面官主治汉族,设三省六部。制度设置基本是损益晋唐旧制。官员依据科考或其他途径选用汉人和契丹人参用。北南面官制设立于太宗时期,太祖耶律阿保机曾设斡鲁朵宫帐,斡鲁朵即皇帝宫帐,有直属的军队,民户和州县,皇后也可有自己的斡鲁朵。契丹兵制有禁军、部族军以及乣军等,凡辽民15岁以上,50岁以下均选入兵籍。法律设蕃汉二律,以 “凡四姓 (契丹、奚、渤海、汉) 相犯皆用汉法,本类自相犯者,用本国法” ( 《辽史》卷61《刑法志》)为原则。辽国的赋役与行政措施也基本分为契丹、汉两类。地方行政区划中,有头下军州的设置,辽的亲贵、外戚、大臣及部族首领有战功之人,建州县以所分得或所俘人口聚居,有手艺的从事手工业,会农耕的居于农耕区。农耕者既要向头下军州的贵族纳实物地租,又要向朝廷纳课税。贵族除节度使一职以外,可自选官吏。州内除酒税以外,其他税收归头下军贵族。至10世纪末叶,头下军州已渐归朝廷直接管理。辽建国后即向周边发展,天显元年 (926) 灭渤海国,据有其地; 天显十一年辽太宗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助其灭后唐。又于会同九年 (946) 灭后晋,据有燕云十六州之地。宋建立后向北发展,宋灭北汉后,开始与辽对峙。经过几次大的战役,辽与北宋、夏成鼎立之势,即高梁河之战、雍熙北伐之役、澶渊之役 (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辽的疆域基本稳定下来,南至今河北壩县,山西雁门关; 西至今甘肃张掖地区; 西北至蒙古草原以西; 东北直到今黑龙江以北。契丹人最初从事渔猎畜牧业,辽太祖采纳汉人韩延徽建议,安置被俘汉族农民耕垦,夺得燕云十六州后,又多次召募垦耕,农耕技术有所改进。手工业中,冶铁占极重要地位,纺织业在唐五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制瓷业较突出,辽瓷很著名。太祖建国后即令人造契丹文大字,后又有小字出现,但主要在文人中使用。辽印制的书籍,在装帧、印刷、用纸等方面均超过了唐五代的水平。辽的雕塑、建筑、绘画均有特色。佛教极流行,雕凿石经,校印佛藏,建筑寺院。契丹统治者内部斗争激烈,应历元年 (951) 贵族蔡割刺杀世宗,自称皇帝,引起内部斗争,史称蔡割政变。寿安王璟平定叛乱后即位。后又有钦哀后政变,重元叛乱等。辽末年贵族间的斗争,各族人民的频繁起义,都动摇了辽的统治基础。辽的贵族日益腐化,军队战斗力减弱。金国建立后,辽无法镇压,先后在宁江州、出河店等战役中失败,更加无力抵抗金的进攻。保大五年 (1125) 天祚帝在西逃途中被金俘虏,辽灭亡。辽亡以后耶律大石西迁重建契丹国,史称西辽,后灭亡于蒙古汗国。辽传9帝,210年。 辽916—1125Liao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封建政权。契丹族属东胡族系。北魏时期始见族名于史籍。当时,契丹人生活在潢水(今内蒙西拉木伦河)、土河(今辽宁老哈河)流域,过着渔猎、游牧生活。北魏后期,形成8个部落。分别和北魏政权发生朝贡关系。唐初,8部落形成部落联盟,唐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9世纪时,契丹的社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开始务稼穑、种桑麻、习织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首领,并于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年号为神册,后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巴村左旗)。辽太宗后有时称辽,有时称契丹。其疆域最盛时东临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愣格河流域,南至今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地区。辽朝在中央机构中实行北南两面官制,北面官是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设置的契丹传统制度,任用契丹贵族,掌管一切军政大权。南面官则是为统治汉人而仿照唐朝的制度建立的。在地方制度上是部族制和郡县制并行,以分别统治契丹等游牧民族和汉族。辽朝的地方行政区划中还有一种头下军州的设置,是一种亲贵及功臣奴役俘掠人口的私城,建置上分为州、军、县、城、堡5种,除节度使一职由朝廷任命外,余下官员自选,治下人民既要向军州的贵族纳赋,也要向国家纳课税。辽圣宗以后这种军州逐渐减少。辽的兵制有禁军、部族军以及乣军等,辽民凡15岁至50岁均入兵籍。辽自建国后即开始扩张。天显十一年(936),助石敬瑭灭后唐。又于会同九年(946)灭后晋,据有燕云十六州之地。北宋建立后,辽支持北汉与宋对抗。保宁十一年(979)在高粱河(今北京西北)地区打败宋军,使宋太宗收复幽蓟的计划失败。统和四年(986),宋太宗趁辽圣宗年幼即位,分兵三路攻辽,亦遭失败。统和二十二年,辽圣宗率军征宋,兵至澶州城下,与宋订立了“澶渊之盟”,此后两国战争渐少。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契丹族吸收了汉族等民族的进步文化,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所发展,对开发和推动北方的社会经济有很大贡献。辽代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0世纪初即仿照汉字的偏旁制作了契丹大字,后来又用汉字和回鹘文的拼音制作了契丹小字。辽代的建筑、雕塑、绘画以及书籍印刷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辽后期,统治阶级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不断发生人民的反抗斗争,国力衰弱。金建国后,辽无力抵御其攻势,保大五年(1125),辽天祚帝被金俘获,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重建契丹国史称西辽,1218年亡于蒙古汗国。辽历9帝,统治210年。 辽朝帝系表 辽王朝名。公元960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创建。国号始称契丹,都于皇都(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波罗城)。阿保机即辽太祖。太宗大同元年(947),改国号为辽,改皇都为上京。圣宗统和元年(983),又改国号为契丹。道宗咸雍二年 (1066),再改国号为辽。后世的人们把耶律阿保机创建的王朝从始至终统称为辽朝。其疆域,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一带,西北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南以今天津市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宋接界。曾长期与北宋对峙,是统一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天祚帝保大五年 (1125),为金所灭。从太祖耶律阿保机至天祚帝耶律延禧,共经九世,历时210年。 辽朝代名。契丹族所建。唐天祐四年(907)耶律阿保机取得契丹联盟领导权后,平息贵族叛乱,统一契丹及邻近诸部, 于十三年建大契丹国。神册三年(918)建都皇都(会同元年改称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大同元年(947)正式建国号大辽, 以契丹兴起于辽河流域故名。统和元年(983)复改国号为大契丹国,至咸雍二年(1066)恢复大辽国号。极盛时,疆域东起日本海、黑龙江口,西至阿尔泰山,北抵克鲁伦河,南以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与宋朝交界。保大五年(1125)为金所灭。自916年建国,共历九帝, 凡二百一十年。1124年耶律大石率部西迁,重建契丹国,继续沿用辽朝国号,史称*“西辽”。 辽契丹族所建王朝。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灭后晋,建国号大辽,都上京。984年改国号大契丹国,建中京。1066年以后,复国号大辽。1125年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亡。习惯上把916年契丹建国至1125年为金所灭,统称为辽朝。辽朝传9帝,共210年。1131年,耶律大石重建辽国,史称西辽。1211年乃蛮部屈出律篡位,1218年为蒙古所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