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迎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迎气四时之祭。古代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先立秋十八日,在都城四郊及中兆分别祭祀五方帝神以迎四季之气。《续汉书·祭祀志》:“迎时气,五郊之兆。自永平中,以礼谶及月令有五郊迎气服色,因采元始中故事,兆五郊于洛阳四方。中兆在未,坛皆三尺,阶无等。” 迎气古代一种迎时气的祭祀礼典。始于王莽居摄元年(公元6年),但当时仅仅“迎春于东郊”。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帝颁发时令,迎气于五郊:“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骑服饰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翘》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车骑服饰皆黄。歌《朱明》,八佾舞《云翘》、《育命》之舞。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谒者以一特性先祭先虞于坛,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庙,名曰䝙刘。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 《玄冥》, 八佾舞《育命》之舞”(《后汉书·祭祀志》)。此后,迎气遂成为定制,顺时令一义亦为帝王施政的总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