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逸周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逸周书周代历史文献汇编。原名《周书》、《周史记》。十卷。作者不详。西汉刘向说此书是“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引),即孔子删定《尚书·周书》百篇之后,还余下七十一篇。到东汉中期许慎作《说文》,晋郭璞注《尔雅》引用该书时,称之为《逸周书》,所以要加一“逸”字于前,是为了区别《尚书》中的《周书》。唐修《隋书·经籍志》又称此书为“汲冢书”,从此以后,宋欧阳修的《新唐书·艺文志》、《太平御览》、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元黄奭的《汲冢周书序》,都称《周书》为《汲冢周书》,直到明杨慎才恢复《周书》的旧名,定为《逸周书》。学术界一般认为,把《逸周书》称为《汲冢周书》是不恰当的。因为在《汲冢周书》出现以前,本有《周书》存在,即古本《逸周书》。到“汲冢书”出现以后,有人把“汲冢书”的杂书、《周书》及“不识名题”的七篇残书,割裂成篇,补充进去,因有“汲冢书”的成分,遂改称《汲冢周书》。今本《逸周书》是七十一篇,晋孔晁的《逸周书注》今存者四十二篇,可明显地看出有二十九篇是后人将“汲冢书”中的《周书》内容塞进了原来的《逸周书》。对此,宋李焘的《逸周书考》、丁黼的《逸周书跋》、王应麟的《玉海》、明杨慎的《逸周书序》、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谢墉的《逸周书序》都有辨正。 逸周书书名。记载周史之先秦古籍。该书原名《周书》。《战国策》 和 《史记》 引用其文,皆称《周书》。《汉书·艺文志》称之为 《周史记》。《说文解字》始称其为 《逸周书》,以别于 《尚书》 中的《周书》部分。《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称之为《汲冢周书》。盖以为此书系西晋太康二年 (281) 得于汲郡魏安釐王冢中,故名 《汲冢周书》。至明代,杨慎主张恢复旧名,正式定名 《逸周书》。是书作者不详。西汉刘向认为 《逸周书》 是 “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注百篇之余也” (唐颜师古 《汉书注》引语)。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 《史通·六家》 中提到:“又有《周书》 者,与 《尚书》 相类,即孔氏刊约百编之外,凡为71章。” 此书作者大概为西周初人,亲历武王灭纣等事,在世先于孔子。其文类似 《今文尚书》,一部分系战国秦汉时人所伪托。《逸周书》流传至今,历时3000余年,篇目文字脱误很多。今本《逸周书》 10卷,正文70篇,《序》 1篇(晋代五经博士孔晁为之作注解时,给每篇篇名加“解” 字),今实存62篇。《逸周书》记事,上起周文王、武王,下迄东周的灵王、景王,着重叙述西周初期历史。所载内容较 《尚书》、《史记》 所记更详细。文中提到纣王淫乱、文王告诫武王、武王伐纣克殷、周公营造洛邑招安殷民、辅佐成王执政、作《諡法》首创周文王之谥义传之后代、西周车服制度等与西周帝王活动有关的大事。《逸周书》最早的注释本是晋代孔晁作的 《逸周书注》,但早已残缺不全,仅存42篇传至后代。 逸周书书名。原名《周书》。七十一篇。为先秦古籍。多数为战国时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文字多脱误。其中《克殷》、《世俘》、《作雒》、《度邑》等篇史料价值较高。晋孔晁作注。清代有朱右曾《周书集训校释》、孙诒让《周书斠补》、刘师培《周书补正》、陈汉章《周书后案》等。 逸周书十卷。《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中记载此书于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得于魏安釐王冢中,故旧本称为《汲冢周书》但《晋书·武帝纪》及《荀勗传》、《束晳传》中载汲郡人所得竹书七十五篇具有篇名,并没有《周书》;而杜预《春秋集解·后序》中汲郡诸书的目录中亦无《周书》,可见该书并非出于汲冢。许慎作《说文》、马融注《论语》、郑玄注《周礼》时都引用过《周书》,且均在汲冢之前,知为汉代相传之旧。从晋至唐初该书仍被称为《逸周书》,其相沿称汲冢者,大概源于梁任昉得竹简漆书后示于刘显,刘显认为是孔子删书之余,后人未予审察以误传误,修订《隋书》者采用了这种说法。陈振孙《书录题解》记《逸周书》共七十篇,另有叙文一篇在后。在流传过程中许多篇目今已佚失,如《史记·楚世家》所引《周书》“欲起无先”、《史记·主父偃传》 所引的 《周书》“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汉书》 引 《周书》“无为创首将受其咎”等十一篇中文,今本皆无有。观李焘所作跋中已有“脱烂难读”之语,大概宋时的版本已如此了。 《逸周书》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 原名《周书》。《汉书·艺文志》载共71篇,今传本共分10卷,正文70篇,其中11篇仅存目录而无文字。42篇有晋王经博士孔晁所作的注。另有序1篇。正文按年代早晚排序,记载周文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穆王、厉王及景王共8代史事。今传本有10多种,其中以元代嘉兴路学宫1354年刊本最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